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天地>教育资讯

传承宋韵 遇见幸福

——访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校长陈剑宏
2023-04-25 08:46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朱方红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地处崇福镇虎啸集镇的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由1953年成立的虎哨乡小演变而来,已有70多年的历史。去年开始,崇福实验小学迎来新一轮机遇——开启新校舍的建设。同时,又趁着集团化办学的东风,加盟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

  本期《校长访谈》,我们走进崇福实验小学,让校长陈剑宏谈谈学校的变与不变。

陈剑宏近照 受访者供图

  记者:我看到你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晒了新校区搬迁100天的倒计时照片。搬迁后,学校将有哪些新变化?

  陈剑宏:我们的新校区位于崇福镇老320国道东侧,学校总投入2.3亿元,总面积55.17亩,班级设置36个班,共有行政楼、教学楼、专用教室、专用多功能厅、室内风雨操场以及伯鸿城市书房等。

  作为崇福镇的一所小学,我们将宋韵崇福的底蕴和元素融入到新校舍建设中,新校园的楼名、园名、路名等设计,整合融入育人理念,使之处处彰显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及育人品牌,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记者:去年6月,崇福实验小学经历了更名以及集团化办学等历程,学校迎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剑宏:这几年,我们学校确实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新生生源的逐渐涌入,使学生人数有新的增长,同时随着新教师的陆续加入,一方“池水”得到“激活”。当然,机遇与挑战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新教师的业务能力、管理层力量薄弱以及新老学校文化创新衔接等方面,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学校将以“1+1+x向日葵红色驿站”党建品牌为引领,朝着教育共富背景下的优质学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学校、集团办学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前进。目前,我们与湖州师范学院达成了初步意向,未来师资的培养,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逐渐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记者:作为一所小规模学校,这两年的变化很大,你觉得崇福实验小学不变的初心是什么?

  陈剑宏:我们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守护童真童趣,让校园成为孩子们的读书之园、快乐之园、成长之园、幸福之园,全力搭建“读好书、润好心、育好人”的一方天地。

  从去年开始,我们借助新校园建设的契机,明确提出“崇福有礼,上善若水”的宣传口号,并紧紧围绕“礼”和“善”的育人目标,创新做好“礼善教育”这篇大文章。同时,学校以集团“让幸福之花开满每个人的心田”为办学宗旨,积极推行“五彩少年”评价体系,即中国红(德育少年)、天空蓝(智育少年)、运河绿(体育少年)、阳光紫(美育少年)、大地黄(劳育少年),并综合评选“五彩少年”,全面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理念,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记者:作为“桐乡市运河文化特色学校”,崇福实验小学有何亮点?学校的特色课程有哪些?

  陈剑宏:2012年,我们学校被评为桐乡市运河文化特色学校。10余年来,学校结合地理优势与办学特色,将运河文化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运河之水,上善若水”。学校异地迁建之后,将秉承“礼善”教育理念,进一步传承和创新运河文化。

  另外,我们学校充分汲取运河文化基因,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目前,美术、音乐、体育、信息科技、英语等学科以及“走读运河”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发的课程,均获得桐乡市义务教育阶段精品课程。

  记者:目前,学校在编老师只有30多人,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有哪些实在的举措?

  陈剑宏:我们结合学校已有的“三坊”(德育、教学、科研)建设基础,去年提出“三坊三力”,通过德育工作坊、教学工作坊、科研工作坊的“三坊”研修机制和新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的分层、分步、有序发展,为建设优质教师队伍打好基础。

  同时,针对全体教师、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分层研修,比如,礼善文化——全体教师层面的“入心”研修、梯度落实——骨干教师层面的“入境”研修、同步浸润——新分配教师层面的“入径”研修,精准化助力教师发展。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