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民俗风情
热播剧《梦华录》带火宋韵文化,一起来看桐乡“宋韵”之美

風雅桐鄕“宋”

2022-07-07 08:44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颜明芬   编辑: 沈乐易

  《梦华录》剧照。

  崇福大运河上春风桥。

  位于濮院的千年银杏。

  崇德孔庙。

  (本版照片除剧照外,由受访单位提供)

  近期,热播剧《梦华录》迎来大结局。

  剧中,充满烟火气的宋代生活,令人心向往之;千载宋风雅韵,令人赏心悦目。

  剧集虽已完结,但因《梦华录》泛起的涟漪一直没有散去,一波宋韵文化热潮正在持续。

  何谓“宋韵文化”?如史学大师陈寅恪所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延绵300多年的宋文化,把中华文明又一次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登峰造极”的内容,构成了宋韵文化的灵魂。

  于桐乡文化而言,亦是全盛于南宋。作为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近畿之地,桐乡与宋韵文化有着特别的渊源,得到了宋韵文化的充分润泽,有着丰富的宋韵文化遗产。

  群贤毕至

  桐乡的宋韵无处不在,崇福镇有着深厚、集中的积淀。

  崇德设县,始于五代。北宋熙宁十年(1077),崇德县下辖12乡31都,俨然一个大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促使商品经济发展。为此,崇德县城专门设立了收税亭、酒税务、公使醋库、抵当库、茶盐场等机构进行管理。

  至南宋,沿着京杭大运河从临安(杭州)出发,崇德是第一个县城,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商贸往来频繁,人口密集,文化发达。“君不见衣冠盛事今犹昔,前说燕山后崇德。”范成大《寄题莫氏椿桂堂》,道尽崇福昔时繁华。

  “小妇春风楼下眠,与论家计最堪怜。”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中所说的春风楼,原名观风亭,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知县奚士达改建为春风楼。南来北往的船只沿着大运河穿城而过,都可以看见岸边这座雅致的春风楼。

  因地处南北要道,士大夫船行过此者不胜枚举,其中不乏海内名家。南宋乾道六年(1170)六月三日,陆游过崇,会见知县吴道夫,畅谈乡土情事,《入蜀记》中对此有作记载。此外,杨万里写下了《衔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和《崇德道中望福严寺》,范成大也留下了《寄题莫氏椿桂堂》《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

  文脉悠长

  北宋时期,崇德县的文化教育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的知县吴伯举建孔庙,创办崇德县学,并邀请钱塘名士沈括撰写《秀州崇德县建学记》、书法家米芾题写碑文。

  宋徽宗宣和年间,钱塘人沈晦沿运河来到崇福,潜心学习、备战科举。宣和六年(1124),沈晦以崇德县籍考生甲辰科中状元,令崇德县文风大振。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知县黄扬重建县学,地址选在了运河东岸,即今日崇德孔庙的位置。南宋嘉定初年,朱熹弟子辅广辞官归隐,任县学主学。他还创立传贻堂,意为“传之先儒,贻之后学”。

  此外,南宋绍熙三年(1192)“莫氏五子登科”,朝廷赐建五桂坊,成为数百年来崇德人教育子孙的典型。宋代,崇德县先后出了70余名进士,可谓是文风盛极。这是桐乡人文底蕴深厚的象征,也是那段辉煌历史的缩影。

  市镇渐起

  南宋时期,北方士族南迁,据万历年间《崇德县志》记载:“来南渡时,士大夫来寓者殆二十家。”从北而来的官吏世家,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江南水乡安家。

  宋室南渡后,桐乡境内城镇相继出现,其中,以濮院最为典型。北宋时,濮院仅一草市。山东曲阜濮凤扈驾南渡至此,“后居语溪之梧桐乡,谓凤栖梧桐,事有适符。”此后,濮院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由草市逐渐成为市镇,商贸业、手工业日渐繁荣。濮院丝绸业便始于南宋,濮绸也与杭纺、湖绉、菱缎合称“江南四大名绸”。

  此外,20余家士大夫徙居洲泉,宋右丞相赵汝愚出生于此;石门驿设行幄殿,为皇帝往来之行宫,并设酒务、税务。

  市民文化

  宋元之交到达中国的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写道:“行在(指杭州)乃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充满了各式的欢乐,几使人疑以置身天堂。”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市民享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其时,瓦舍(或称瓦子、瓦市)、勾栏等公共娱乐中心应运而生。发达的酒楼茶坊、繁华的夜市、热闹的瓦舍勾栏,常常彻夜灯火、生意兴旺。虽不能与临安(杭州)相比,但桐乡境内的市民生活也很丰富。

  沈平《乌青记》载,南宋时乌青镇有南北两个瓦舍,北瓦舍在今卖鱼桥北;南瓦舍在波斯巷,“有八仙店、技艺优于他处,宋末兵火废。”“楼八间,周遭栏楣,夜点红纱栀子灯,鼓乐歌笑至三更乃罢。”“街北有和丰、庆和二楼,皆酒社也。巷街最阔。”

  不论是市街、酒楼的热闹喧哗,还是勾栏书肆、学校寺观的繁多,都显示出当时桐乡经济文化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记者手记:

  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文化篇章笔墨浓重。其中,“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作为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的重要举措,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桐乡的宋韵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我们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传承宋韵文化,寻找千年宋韵中的当代价值,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讲好桐乡“宋韵文化”故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