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怀旧

寻根

2021-04-09 09:4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袁丽馨   编辑: 金悦欢

  时隔多年,我依然难以忘怀那一次寻根之旅。

  1921年,我那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背井离乡,从江西丰城逃难出来,一路颠簸后来到了桐乡乌镇落脚。

  爷爷奶奶原本只打算在乌镇打一阵子工、攒点钱后就回家乡。没成想,他们夫妻俩“挑馄饨担”走街穿巷辛苦劳作,竟然换不回一个温饱。不要说回江西了,几十年间他们连乌镇也没有迈出过一步。老家丰城,从此便成了他们望穿秋水也未能再度相会的地方。

  据我奶奶回忆,穷了一辈子的爷爷没有熬到新中国诞生那一天,解放前夕正值壮年的他因病无钱医治而抱憾离世。留下我爸与寡母艰难度日。

  爷爷临终前交待爸爸:江西丰城白土乡上谷村,你以后务必去一趟,我们的“根”在那里。爸爸含泪点头,对于这个未曾谋面、从未踏足的地方,始终记挂在心。他经常念叨着要回一趟老家,去看看那里的山水、会会那里的亲人。

  解放后,爸爸进了国营单位工作,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因为我的“光荣妈妈”一连生了6个孩子,九口之家靠爸妈两人的工资支撑,在捉襟见肘的清苦日子里,哪里顾得上“寻根”这档子事。直至过世,爸爸都没能完成爷爷当年的遗愿。

  去一趟丰城老家,到底成了爷爷与爸爸两代人的一个夙愿。

  爸爸离世前把那张写有老家地址的纸,交到了我的手中。老家丰城,我一定会去的!我默默地对自己说。

  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了新世纪。我们这个大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那年10月,家里买了轿车,丈夫知道我心中牵挂着老家丰城,知道我家三代人心中的那个夙愿。他对我说:“现在有条件了,我们去把这个长长久久的梦圆了吧!”

  迎着冬日的朝霞,我们踏上了700多公里的寻根之旅。1921年,爷爷奶奶用了一年时间走过。而我们只用了8个小时就到达了。在晚霞之中,我们站在了丰城这片土地上。

  我忍不住在心底说:丰城啊丰城,我们终于来了!

  入住市中心的丰城大酒店后,我向酒店小卖部的老板娘打探明天回老家的路。完全没想到,老板娘竟然说自己就是上谷村人,而且也姓袁,叫水英。爸爸说过上谷村只有邹、吴、袁3个姓,姓袁的都是自家人,这水字辈与爸爸平辈,那么眼前的这位老板娘就是咱们本家的姑姑了。

  一踏上老家的土地就碰到了自己人,我心底里涌出暖流,莫名感动。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了上谷村。老屋、古树、深井、田野,全村还是只有3个姓。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村里有年老的乡亲围拢过来,说:“袁阿二(我爸爸的小名),我们知道的,他的女儿女婿来了?”热泪流淌在我的脸颊上:爸爸,我们寻到根了!这里的乡亲们没有忘记我们,他们知道我们在乌镇安家。

  村口那棵香樟树根深叶茂,堂叔说这树树龄300多年了。那么,它一定看到了近100年前我的爷爷奶奶为了生计,挑着馄饨担出门谋生的悲惨一幕。“大树啊大树,你是历史的见证人,今天,你也看到了我们开着自家的汽车来寻根、圆梦的场景。你知道吗?袁家现在已发展壮大成为一个30多人的大家庭了。大家都过上了爷爷奶奶曾经向往的那种幸福生活。”对着大树、对着乡亲,我感慨万千。

  沧海桑田,人事变迁,站在爷爷奶奶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我饮水思源:是生活在这个国家,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袁丽馨  乌镇人,生活中热爱阅读、写作、旅游。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