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杂谈

“劳动教育”该补课了

2021-06-04 09:12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姚孝平   编辑: 金悦欢

  我每个周末都回乡下,经常看到村上的老人弓着腰在田里劳动。这些老人中,年纪小的普遍在60多岁,年纪最大的已有90多岁。与之相对的另一幅图景是:村上的孩子大部分在家玩游戏,偶有几个一起在村口玩耍。他们不会帮老人干活,大人也不要求他们帮忙,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管好读书这件事,考试成绩最重要,甚至认为孩子下地干活将来准没出息。

  现在的孩子,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已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他们的童年不再深度接触土地和作物,衣服上不再沾有半点泥土,因而没有养成劳动的好习惯。你问他家里有几亩地、养了几头羊,一概不知。这和我小时候的情况截然不同。

  我是80后,10来岁时就学会了割草、插秧、采桑叶。那时田地里的活很多,家人从早忙到黑,我也跟着帮忙。有时自己想偷懒,大人也会把我拉到田里。8月骄阳似火,下午3点得戴着草帽,淌着滚烫的泥水种田。秋天采菊花时,天黑起露水了,也得顶着月光采摘。不知不觉中,我几乎学会了所有的农活,也为家人减轻了点负担。父亲还经常表扬我,我记得父亲特意将一只小羊交给我照料,说等小羊长大卖了钱,就全部给我当零花钱,所以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挤出时间割一筐草,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那时的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干不完的农活,大人觉得小孩子也是个帮手,且必须学会农活,不然长大了怎么当家?农活是手把手教的,更是孩子在田间实践出来的。如果谁大了还不会干哪个活,会被别人笑话。孩子之间还要比谁割的草又多又快。祖母还经常和我讲父亲儿时的劳动故事,她说父亲15岁就挑泥赚工分,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长辈的劳动观念和勤快与否对孩子影响也很大。那时就觉得劳动是天经地义的,谁家的孩子都一样,不劳动就没得吃,谁家懒散谁家日子就过得差。

  我们从小就和泥土亲近,在土地里劳动,从土地里收获。劳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协调了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了基础。因为不管什么学历,打工还是当老板,都需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都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想要收获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

  现在农活少了,但孩子的劳动习惯仍需要培养。比如从割草、喂鸡这些小事做起,持之以恒,让孩子关心土地,关心家里的牲畜,关心一头羊能卖多少钱,忙时也叫孩子下地帮帮忙。有的农村孩子,天天和父母长辈住一起,但他不知道哪个季节该干啥活,不晓得家里吃的菜是如何种出来的。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的悲哀,因为他对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不去了解。

  我觉得,现在的家长真应该替孩子补好“劳动教育”这一课,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劳动对人的影响才是令其受益终身的。

  ○姚孝平 开发区(高桥街道)人,自由职业,爱好写农村题材的散文和评论。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