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小辰光的喇叭

2021-07-30 09:0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王建平   编辑: 金悦欢

  现在,在农村很少能见到(听到)有线广播了,城市更是如此。然而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小镇)主要信息来源就是听广播,而且大都是有线的,要用喇叭来播放。城市里除了有线广播,也有无线广播。无线广播是用收音机来播放,由于技术、材料和经费等原因,收音机的数量是很少的。在当时,有线广播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

  农村装广播,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在基层的公社广播站和县广播总站之间,有专门的广播线,只要把大队广播室与公社广播站连上线,大队到各小队就方便多了。有线广播,是要装喇叭的。喇叭按大小,可分为大喇叭和小喇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桐乡的小镇和农村,大部分家庭都先后通了广播,装上了小喇叭。各中小学校,每班有小喇叭,操场上还装有大喇叭。

  那时我在星星大队村小读书,记得当时大队里的有线广播是通过电线杆连到各小队的各户农家,村小也装上了广播。这样,从县广播站播出的声音,就通过这条线输送到每家每户的小喇叭,再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小喇叭,也叫小广播。它不大,是纸质的,直径也就二十公分左右,外形像个圆的黑色盘子。有的农家,会给小喇叭配个木盒子,喇叭口露在盒外,盒面刷上油漆,看起来就比较美观;大多数家庭,就直接将喇叭挂在墙上。

  小喇叭下面有一根铁丝,插在地里,这线叫地线。不要小看这根地线,作用不小,如果哪天喇叭的声音变轻或杂了,村民可以用手将地线使劲往下按按,或者在地线边上的泥地里洒些水,喇叭声音就正常了。

  而大喇叭,呈口大尾小的圆锥状,竖立着有三十到五十公分高,有点重,一般是直接装在电线杆上。在镇里,大喇叭大多是装在镇里的中心位置;农村大多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大喇叭装在大队部所在地,如果大队面积大,就会在几个小队的交界处,再装一两只。星星大队的大喇叭,是装在华家弄小队的小白场上,广播时,大喇叭声音很大,基本上整个大队都可以听到。

  那时广播时间是固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早上开始是放《东方红》,晩上结束放《大海航行靠舵手》。大部分时间,广播的是新闻类节目,以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主。

  早上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是大人们最爱听的,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除了新闻以外,还有天气预报、防火防盗、健康饮食、戏曲(样板戏)、评书和少儿文艺等。我的印象中,《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的声音,诸如“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老乡,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这些耳熟能详的唱腔,老老少少都能唱上几句。而孩子们最喜欢听儿童节目,“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那清脆稚嫩的童声和那些有趣的儿童故事、儿歌,让孩子着迷。

  大喇叭广播的内容和时间基本与小喇叭相同,不同的是大喇叭会时不时地播出公社(镇)的通知,也有大队的通知、要求等。装在学校操场上的大喇叭,早晨是播放做广播操的伴奏音乐,我在桐乡三中读书时,好像是做第五套全国广播体操,课间是放眼保健操音乐,下午第三节课后是放《运动员进行曲》,配合师生体育活动。

  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各种电视机、收音(录)机等的普及,当年的广播喇叭,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时光流逝,如今通讯越来越发达,我们从电脑、手机、电视等渠道获取各类资讯。而小辰光的喇叭,那些悠远的声音,却印刻在我脑海中。

  ○王建平  供职于桐乡技师学院。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