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七月掮棒敲枣子

2021-07-30 09:08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徐玲芬   编辑: 金悦欢

  中国的每一个民间节日,都有来历,过七月半也一样。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亦称“中元节”。关于七月半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是起源于道教和佛教,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在古代,民间有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的习俗,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

  在江南农村,七月半也算是重要节日。一为祭祀祖宗,祈求保佑人间平安度日。二为庆祝丰收,辛苦了大半年,该歇歇了,置办酒菜,全家人吃一顿,也是对自身的慰劳与鼓励。

  记忆里,繁忙而紧张的“双抢”刚刚结束,漫长的苦夏也将过去,人也开始重新活过来了,心里又冒出盼望过节的念头来,近在眼前的就是过七月半。

  农村过七月半,大致都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前后这段时间,具体日子各家视情况而定。比如田地里的活都差不多完成了,外出读书的孩子星期天要回来了等。全家人都能聚在一起的日子,就过七月半,为的是这天家里要买一些平时难得吃的菜,祭祀之外,也改善一下生活。我们老家有个乡俗,这一天都会包馄饨吃。

  根据前一晚父母商定的计划,这天清早,我父亲便起个大早出市去,从桥头买了鱼肉菜蔬和馄饨皮。母亲一早从地里割了新鲜的小白菜来炒,将新鲜的芦苇叶焯水。奶奶在整理自制的豆芽菜。小孩子们帮助剥葱,眼睛辣出泪来,也都是开心的。等父亲将葱、肉馅剁好后,大家围在一个小圆匾周围包馄饨,互相比赛似的。奶奶总爱说那句永远说不厌的顺口溜:“捞得牢捞根葱,捞不牢捞个空。”没多少工夫,匾里布满了馄饨,一圈一圈,排着整齐的队伍,很是喜气。

  馄饨一般要包两种馅,一是葱肉馄饨,肉舍不得多买,总是葱多肉少;另一种是甜馄饨,常用赤砂糖或者豆沙馅。

  这时候,母亲已经烧好了荤、素菜。蒸锅里开水在冒泡泡了,她拿出一个大蒸架来,我们将洗净的芦苇叶子摊在上面,然后将馄饨一排排整齐地放上去,放满一蒸架,母亲拿去蒸,一会儿的工夫,馄饨的香味溢满屋子。开始的两蒸架馄饨,先不能吃,要敬祖宗用。

  父亲早已在八仙桌上摆好了请祖宗的几个荤、素菜,以及酒盅、筷子,倒上酒,桌子两边放上两排甜馄饨,点上香烛,开始祭祖。看着他搬进搬出好几轮,等全部祭祀仪式完成时,已是日上三竿。全家人开始坐拢来吃馄饨了。在那个半饥半饱的年月,难得碰到这样的节日,小孩子们一口气能吃下两三碗馄饨,连汤都喝个精光,是极平常的事。吃过馄饨,才开始吃中饭。因为小菜比平时多的缘故,我们也都胃口大开,特别能吃。

  过七月半时,近亲也都会互请,一起过节。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到外婆家去过七月半。外婆家过节,尤其隆重,菜色丰富,更有新鲜的桃子可采了吃。天井里还有乌龟、养的小鸭子可看。

  再就是到大家桥四姑姑家做客,最令人难忘。四姑姑家过七月半,我们总是一大群人一起去,我爷爷、我父亲和我的叔叔、伯伯们,以及我们姐弟,加上堂兄弟、堂妹子,十多个人,浩浩荡荡,一路开去。四姑姑、四姑父总是盛情款待,回家时,还要送我们许多蒸熟的馄饨,一家分一包。

  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是,四姑姑家的几棵大枣树果实累累,这时候正好可以采来吃了。四姑父带我们去打枣子,他用长竹竿打,我们在地下捡,枣子像落冰雹一般下来,打在我们身上也都是快乐的。大家都说“够了、够了”,四姑父才放下竹竿,帮我们一起捡。于是,每个小孩子的口袋里都装满了枣子,沉甸甸的,甜滋滋的。这个“节目”几乎年年如此,那时,“七月掮棒敲枣子”,是夏日里最美好的期待。

  谁也没想到,四姑父突然离我们而去。那年夏天,也是过七月半之前,“双抢”进入尾声,四姑父在打稻谷的时候,被机器连人带稻一起拉入转动的车轮内,五脏六腑都打碎了。四姑姑哭得死去活来。可怜我们慈爱而好客的四姑父,年纪轻轻就离开这个世界,也成了后人祭祀的对象。此后,四姑姑也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

  此后,我们外出读书,去四姑姑家过七月半的日子也成了遥远的回忆,我也好久没有见到四姑姑了。有一天,我在电话里听母亲说,四姑姑突然出事故去世了,我一下子懵了。往事如烟,想起来心还是生疼。

  ○徐玲芬  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凤鸣女子诗社社长,著有《江南物事》《门对孤山》等散文集、诗集10多部。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