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文学的塔鱼浜

2021-08-13 09:01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徐玲芬   编辑: 金悦欢

  《塔鱼浜自然史》

  邹汉明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7月出版

  编者按:

  塔鱼浜,自然村,原属炉头镇翔厚村。

  本书是一部关于江南村庄塔鱼浜的文学传记。缘起于塔鱼浜拆迁之后,经由废墟上的一只供碗,作者以亲历的往事,以水汪汪的少年之眼,深情回望旧时光、旧江南、旧生活,举凡地理、岁时、动植物、农事等,构成一个村庄自然史的基本面相,尽显江南无名之地的普遍意义。

  正如作家钱红丽所言:“‘塔鱼浜’是作家邹汉明的童年血地,也是他的精神简史,更是他谱出的一曲江南乡村挽歌。邹汉明以细淡笔融,诗性复活了一代人的江南与童年。”

  老早就知道汉明在写关于故乡塔鱼浜的书。终于,新书《塔鱼浜自然史》在今夏清新面世。一读,果不出所料,真是一本交关好的书。

  私以为,像我等与汉明同龄,同在乡村生活过,同样上过大学,同样走出乡村,同样成为街上人,同样村庄已消逝,更同样爱书、爱文学的同道者,读此书时,更能体会此中真意与趣味,更觉塔鱼浜的美好与难忘,因为它本身就是我们共同的旧时家园,共同的童年记忆。太多的“共感”,使我们在阅读时,没有一点违和感,时不时会心一笑。

  确实,汉明笔下的塔鱼浜,它不仅仅只是一个村庄的传记,它也是江南水乡无数个村庄的写照。我阅读塔鱼浜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我儿时生活的马西桥,某种程度上讲,塔鱼浜与马西桥几无二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原本鲜活的它们,在某个阴郁的午后寂然消逝。因此,汉明笔下的塔鱼浜,可以说是文学意义上或者说是精神层面上的一个地标,按作者的讲法,“塔鱼浜现在是一个抽象的词了”。如此,他写这本书,为这个消逝的村庄立传,也就有了书写乡愁的含义了。那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故乡,是天底下古老而广大的乡愁。

  其实,书写塔鱼浜,是汉明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写作。在《塔鱼浜自然史》之前,汉明早就写过《少年游》《江南词典》等系列作品,我们对塔鱼浜一点也不陌生。而今天这本书,更在总体布局、语言叙述、视觉转换等各方面,有新的探索和提升,更加彰显其文学创作的个性特征与辨识度。相信读者会深深记住,这就是汉明的塔鱼浜,诗一般美丽而惆怅的文学伊甸园。

  在书中,我们老老实实跟着作者,从“一只还魂的供碗”开始的叙述里,推开记忆的矮闼门,慢慢走进那个沦陷之前的静落落的塔鱼浜,细细品味那些藏身于过往里的种种细节,关于地理的、岁时的、动物的、昆虫的、农事的、草木的,种种及物、不及物的名词和动词,以及叮咚作响于耳边的美妙乡音,还有春夏秋冬、晨昏各异的色彩,构成了曾经古风犹存的小村坊塔鱼浜,它是那样普通日常,却又是那样丰富多情,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旧江南的美丽倒影。而《塔鱼浜自然史》以文学的形式,细致而灵巧地描绘了下来,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似远犹近的乡村记忆。

  其实,要为一个消失的村庄塔鱼浜立传,并非易事。看得出,汉明写作这本书的态度是诚恳且慎重的,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自然落笔。其整体布局精致而大气,那是作者的智慧与匠心。全书共分七卷,从地理志、地理志附,到岁时记、动物记、昆虫记,再到农事诗、农事诗补遗,全方位展示塔鱼浜的自然史,其中也穿插着许多塔鱼浜的人文故事。虽只是以一个小村坊的角度,作者却将它置于历史和时代的大背景下来度量;虽只是叙述一个村庄的自然史,却分明折射出整个江南的乡村文化史;虽说是写村史,实质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纯文学的书写。作者那一份深藏于内心的对文学的高度自觉与尊重,对于乡土的深情回望与一生的眷恋,以及广博的自然科学、文史知识的积累与掌控,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方能得心应手地对一个村庄作如此举重若轻的书写和记录。

  当然,尤令我喜欢的还是作者一如既往的叙述语言。《塔鱼浜自然史》的语言优美而纯粹,字字珠玑,如塔鱼浜老农精耕细作的田地,温润,饱满,有张力。在文学世界里悠游多年,汉明早已形成了其独特的个性化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文字简净,清通灵动。而写到塔鱼浜时,又巧妙应用大量方言俚语和各种拟声词,更使文字声色俱佳。这个时候,必须要让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五蕴齐动,心无挂碍去欣赏与品味,方能体悟其中奥妙。

  如作者用很多篇幅写到他儿时最爱去的地方——机埠牢,机埠牢的大水泵“屁大屁大”的抽水声,是小孩子们百听不厌的进行曲,伴随着这进行曲,就是从水里跳出来的大鱼小鱼。“‘屁大’声一出来,机埠外面的两只落地水口就开始吐水了。严家浜的河水,翻翻滚滚,绵绵无尽,一大口一大口地,此刻被提到水泵的嗓子眼。大水泵吐大水,连通的水渠迅速涨满。”作者的文字里分明有水流的声音。

  又如写中秋月饼,“它就是我们手掌上的月亮,带着那么美好的味道,辽远而古老的味道。”而国庆节吃到母亲做的芝麻糊,那更是一生难忘的好味道,用作者的话来说,真是“香得来——野哎”。到了年节边,家里过年必备一个大猪头,祭拜过后,父亲开始拆猪头肉吃,而“咸猪头的两只耳朵肉嚼着喇噗喇噗的,用牙齿一咬,自己的耳朵也会哔剥哔剥响。”

  这样生动的描写,在书里俯拾即是。仿佛这是塔鱼浜与生俱来的,不用刻意去描绘,也刻意描绘不来的。以旧时塔鱼浜为代表的江南乡村,其四时节令、风俗风情、百工百物、草木春秋,从来都是多姿多彩,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真是妙不可言,分明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乡间风俗画卷。在汉明的这本书里,常常会有这样信手拈来的画意。

  都说童年是作者写作的一座丰富的矿藏。确实如此,汉明从很早时候就开始把目标锁定在自己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塔鱼浜,作为自己写作的坐标,把自己的生活、情感深深融入写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沿着这条路前行,努力甚至有些固执地要重建他心中的塔鱼浜,而这正是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作家,内心的执着与责任,哪怕实际上塔鱼浜已然消失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汉明说,他还有一部专门写塔鱼浜的人物和器物的书,今后也会出版。如此,将构成完整的塔鱼浜三部曲,真好!塔鱼浜是幸运的,它可以名不见经传,但它再也不会被文学遗忘。

  ○徐玲芬  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凤鸣女子诗社社长,著有《江南物事》《门对孤山》等散文集、诗集10多部。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

GetuiDataSDK.track('newsInfoPv', { NewsArticleID: '4532563', NewsArticleTitle: '文学的塔鱼浜', SelfNewsArticleID:'' NewsEditionNumber: '7464', NewsEditionName: '文学', NewsArticleType:'新闻', NewsArticleSource:'今日桐乡', NewsArticleAuthor:'徐玲芬', NewsArticlePubtime:'2021-08-13 09: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