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我在桐乡过冬天

2021-12-03 09:1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丁铛铛   编辑: 金悦欢

  11月7日,立冬。前一晚,北京下大雪,西安和我老家也下了雪。

  立冬这天,上午的桐乡还阳光明媚,秋色迷人。下午寒潮来袭,冷风骤雨,气温从19度骤降到了9度。

  我一直对季节交替、节气更迭、天气变化很关注。天气预报说,立冬第二天,最高气温要降到10度以下,我当晚就翻箱倒柜,整理换季衣物,拿出了羊毛衫、羽绒服、打底裤和加厚长裤。最后,连加绒皮鞋、羊绒帽子、加绒手套、羊绒围巾等御寒保暖物品,统统都翻出来备用。

  气象专家预计今年冬天可能极冷,再加上疫情,如果感冒生病,买药、就医都麻烦,所以我从保暖做起,保护好身体。

  不过我还是病了。立冬第二天,因工作安排,我在清早寒风里待了两小时。然后开始一个劲打喷嚏、流鼻涕,后开始咳嗽,有愈加严重趋势。

  全副武装还能生病,我事后分析,可能是我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以及过犹不及,穿太多的缘故。

  在桐乡生活了20多年,可能是这次从秋到冬切换得过快,我有些摸不着基调,反应过度了。有时候与其过于相信天气预报,不如相信自己的身体感觉,身体跟随季节变换而适应,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年冬天,身边人会经常聊起关于北方和南方到底哪一边更冷,北方人和南方人谁更怕冷的话题。这也是网络上每年冬天热议的话题。

  我是纯正的西北人,在北方生活了20年,然后来到江南水乡定居也已20多年,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

  初到桐乡那几年,每年冬天我盖的是母亲从老家寄来的棉花被,一床不够盖两床。床上铺一个棉花褥垫,再加一个电热毯,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用上热水袋。我生孩子那年冬天,晚上都是穿着棉衣戴着棉帽睡觉。那时,我最羡慕和渴望的,莫过于能像北方人家一样,有一间装暖气的房子。

  在同事和邻居的推荐下,我找本地人做了丝棉袄、丝棉裤穿起来。最夸张时,除了羽绒服,还要再加上羽绒背心和羽绒长裤,围上厚围巾,整个人臃肿得没有一点形象可言。就这样,脚上要穿两双羊绒棉袜,再套上最厚实的雪地靴。

  后来我用上了取暖器,再后来改为电油汀。自从买了电油汀取暖器后,我爱得不行。冬天几乎每天都是要抱着它,暖手暖脚暖腿烘衣服,一物多用,心里觉得特别踏实、蕴藉。

  我到了桐乡之后,不仅佩服桐乡老年人一年四季吃苦耐劳闲不住,更佩服桐乡人自小就抗冻。上幼儿园的孩子,最冷时,秋衣秋裤加毛衣、羽绒服等。

  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觉得北方一定比南方冷,其实不然,问题就在于南方的冷和北方的冷不一样。

  北方的冷是干冽的冷。但屋外冷,只要衣服穿暖了,或进屋里多运动运动就不冷了。再说,北方城市有暖气,农村有热炕。而在南方,冷是湿漉漉的冷,渗入骨髓里的那种冷,如同太阳藏在冰箱里。

  而说起来挺有意思,在我看来,北方人其实是最怕冷的。因为在北方,冬天气温低,室内有暖气,人在户外停留时间短,习惯于“猫冬”。

  南方人冬天喜欢开暖空调。我不习惯暖空调,一开暖空调就感冒,只能以电油汀取暖。

  朋友说,骑电瓶车肯定冷,开了汽车就没那么冷了。后来我终于坐上了汽车,果然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

  再后来,我渐渐适应并开始习惯江南的冷,冬天喜欢穿羊毛衫和羽绒服,保暖性已足够。

  有一年春节,我带女儿回老家。母亲非要给我们烧热炕,我说不用,就冷炕。于是,我和女儿一人一床棉花被。晚上睡觉时,我教女儿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早上起来时被窝里还是热乎乎的。

  父母亲很不放心,每天都要询问好几遍“你不睡热炕咋能行,村上人知道了还以为我虐待你呢”。不过后来看我和女儿真没事,才接受了这个事实。我笑说,在桐乡我们已习惯了,扛冻。

  这些年,我已经熟悉而爱上桐乡。曾经怕冷的我,已适应了桐乡的冬天,习惯了这里的湿冷。在我老家,冬天是一望无际的荒芜,而在桐乡,虽然也萧索,但还能欣赏深秋初冬美丽的黄叶、常绿不落叶的树、树树蜡梅花开。

  在这里,雪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每年冬天等一场雪降落,也是一种别样的美好。

  ○丁铛铛  陕西人,在桐乡已定居超过二十年。喜探寻桐乡风土,记录所思所悟。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