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怀念丰一吟恩娘

2022-03-17 09:2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蒋如洲   编辑: 金悦欢

  丰一吟于2021年12月11日走完了她92年的人生之路,悄悄地走了。她是丰子恺的幼女,是我奶奶的嫡亲侄女,是我们的表姑妈,按家乡的习惯称呼她一吟恩娘。对于她的离世,作为亲族的我们感到万分的悲痛和不舍。但人总是要死的,后人对于前辈的最好纪念,莫过于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优良品格。

  我认识一吟恩娘已有66个年头,因为是至亲,还因为在舅公丰子恺的众多子女中,只有她一人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丰家的大事小情大多由她与家乡的亲友联系,所以我们与她来往最多,也最熟悉。从长期的交往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受到了她许多的教益和帮助,也看到了她身上许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继承的优秀品质。

  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我小时候常常跟着奶奶丰雪雪去舅公丰子恺家作客,陪同我们在上海游玩的总是这位性格开朗,热情好客的一吟恩娘。有一次她带我们去南京路游玩,在第一百货公司大楼休息时,近旁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幼小的女儿在悠闲地吃着冰淇淋。不一会儿小女孩突然哭了起来,循声看去原来是小女孩的冰淇淋不慎掉到了地板上。年轻的母亲也许有点心痛,在责怪的同时还拍打着她的小手。一吟恩娘看到此情此景心痛不已,立即买了一盒冰淇淋送了过去,并恳请年轻的母亲不要再打孩子。爱幼怜幼之心溢于言表,见诸行动,着实令人感动。当然她也没有忘记给我和奶奶各买一盒。这是我第一次吃到冰淇淋,也是第一次听说冰淇淋这个名词。此后我每当买冰淇淋就会想起当时的情景,似乎看到了一吟恩娘的那颗金子般的仁爱之心。

  作为一位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她既有“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家国情怀;也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大夫精神;作为佛教徒又有普渡众生的善良意愿。因此她爱亲人,爱儿童,更同情和心系天下的劳苦大众,只要有一丁点能力,她就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亲友和素不相识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家乡的亲友若有难办的事情,只要找到她,都会尽力而为。比如小孩要上个好一点的学校,年轻的后辈要想进心仪的单位等等,她都会利用自己的人脉,或写信请求或亲自拜访,不管成不成她都会努力争取。亲友们经济有困难,她都会慷慨解囊。记得“文革”初期,我与同学们一起在上海串联。回家前去舅公家告别,在和一吟恩娘聊天时她关切地问我:“袋里还有多少钱?”我摸了摸口袋,一看只有3角多了。她算了算说:“虽然乘火车不用买票,但路上还要吃一餐饭,从长安镇到石门镇还要买一张轮船票,这一点钱是不够的。”于是她掏出5角钱塞到了我手里。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似乎太微不足道了,但在那个年代,舅公被无端批斗,工资和存款被冻结。她拿着一个月30多元的工资,还要养育一个女儿,拿出5角钱送我,也是尽其所能了。穷也要顾及他人,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改革开放后,我的小姑妈蒋镜娥(阿七)在家乡买住房和养老保险时资金缺口较大,她了解表妹的实际困难,也深知解决这两大问题对于表妹今后生活的重大意义,尽管自己也并不富裕,还是毫不犹豫给予了支助。对此,小姑妈经常念道且感激不尽。在交通不便经济不宽裕的时代,村里人去上海看病,结婚办嫁妆等,经常请我父亲介绍在她家食宿,尽管自己家的房子不大,却从不推诿,一概热情接待。所以我们村里人对于她助人为乐的善举有口皆碑。

  上世纪80年代,在舅公丰子恺的方外之交——广洽法师的鼓励下,她重拾放下了几十年的画笔,开始临摹丰子恺的书画。一方面人们出于对丰子恺书画的热爱,另一方面丰一吟凭借自己年轻时在美术学校打下的绘画和书法基础,加之长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她的仿丰字画几可乱真,故广受欢迎。有人索画她便送一部分,为了生活也低价卖一部分。后来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开个人画展,加上编书写书积蓄了一些钱财。但她没有将凭自己的劳动所得用于改善生活,也没有给后人买车买房。而是将大部分的笔润捐给了慈善机构,帮助了边远地区的许多困难学生和群众,故乡的贫困家庭学子也有不少的受益者。她对人慷慨,自己生活却十分简朴。一家三代住的仍然是几十年前的旧居,走进她的家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穿着更是随便,从来没有看见她穿过一件高档一点的衣衫,除了鼻梁上的一副近视眼镜,看不出她是大都市里的居民和大家闺秀,一位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画家、翻译家。

  一般人总认为,丰一吟一定保存着大量的丰子恺书画作品。其实不然,她除了保存一幅写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丰子恺先生的书法作为鞭策和纪念外,,没有其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在她看来丰子恺艺术是人民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都应回归社会、国家,更不能用来为自己谋利。几十年来,她从事丰子恺生平和艺术研究,积累了数以千计的资料卡片和图片,在她身体不再允许工作之前,悉数移交给了家乡政府的有关部门,以供后来的研究者们参考和弘扬丰子恺精神与艺术之用。

  对于生死问题她看得非常透彻,早在1990年就立下了不开追悼会、追思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的遗嘱。可见,她是想静静地走就像静静地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在没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时,还要用爷娘给的肉体再为社会尽一份力。这就是丰一吟,一个平凡而心中有大爱的人!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一吟恩娘一路走好,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蒋如洲 桐乡市河山镇东浜头村人。原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现居北京。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