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粮食漫谈

2022-06-30 08:49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姚孝平   编辑: 沈乐易

  最近,国内外关于粮食安全的新闻比较多。“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强调粮食自主和安全,即使在迈向共同富裕的今天,也不为过。外部环境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让我们意识到,作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吃饭问题,如今也应该得到格外重视。我们桐乡,虽然是“鱼米之乡”,原本农村家家户户种双季稻,所产粮食不光可供全家口粮,还能卖钱甚至给鸡鸭吃。但这几年,农村坚持种粮的人家越来越少,大家觉得种田辛苦,管理麻烦,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不断涨价,种粮不合算。再说了,如今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做生意,平时在家吃饭的少,不如买米来得简单方便。

  回想小时候,种田吃米是天经地义的事,吃到嘴里的每一粒米都是家人亲手种出来的。夏天,天微亮,父母就到田里拔秧种田,老人到十来点先回家烧水做饭,我就帮着剥豆子,等水开了,就到田间给父母送水。为了吃饭问题,一家老少齐上阵,没一个清闲。吃完饭,睡个午觉,下午四点,烈日炎炎,父母又开始到田里了,直到天完全黑透才将泥脚拔出,顾不得洗干净就回家了。日复一日,田要种半个月之久。那时的田里,全部种满水稻。晚上风一吹,发出一片沙沙响声。等秋天收割后,晒谷打稻储存好,还要防止鼠吃虫咬。一家人将粮食当成宝,吃完陈谷才吃当年产的新米。陈谷煮成饭,色微黄、干巴巴,味道不好。哪天父亲宣布今天开始吃新米了,一家人就笑逐颜开,一准比平时多吃。新米有一种香味,回味起来甘甜。

  因为粮食金贵又紧,农民对吃白食的人就很厌恶。那几年,父亲结识了一个以捉鳝鱼泥鳅为业的叫阿三的人,他称父亲“阿哥”。每每来附近作业,总要到我家吃中饭,且饭量极大。碍于面子,奶奶不好当面说,但底下她总嘀咕,埋怨父亲不该结交这样的朋友。

  对于吃相,大人是有一套规矩的。外公当年教育我母亲:吃要有吃相,吃饭时要把碗捧在手上,嚼饭时不能说话。有次,母亲吃饭不认真,外公的烟管直接打到了手上。我小时候,吃饭哪怕掉一粒饭,父亲也会叫我捡起来吃掉,否则要被瞪眼。

  祖辈父辈年轻时,粮食短缺,粮食就是命根,他们绝不糟蹋粮食,也对后辈形成了严格的“吃饭教育”,还包括按时吃饭、吃饭要坐正、少盛吃完再盛、锅巴可煮粥不能扔、吃饭时不大声喧哗说脏话、饭盛了人就要坐下来吃、剩下饭要挨骂。放到现在不一定全对,但他们对粮食的敬重和对吃相的重视,现在的大人应该学习。如今的家长对孩子太宠,不把吃饭当回事,孩子吃饭时或躺或趴或坐地上,大人追着喂,有时没吃几口就倒了。有的嘴巴喷饭,又说又唱;有的碗里没饭全洒在桌上;有的嫌饭不好吃光吃肉。真可谓吃相百出。这是对粮食的糟蹋,也是对种田人的不尊重。

  杜绝粮食浪费,还得从娃娃抓起。希望学校和家长将吃饭教育当成孩子成长过程的必修课,自己学好的前提下,认真教给孩子,让他们从小认真对待粮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姚孝平 开发区(高桥街道)人,自由职业,爱好写作以农村为题材的散文和评论。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