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漫说高桥

2022-07-07 08:39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钟云坤   编辑: 沈乐易

  “高桥”作为地名,在中国估计少说也有数百个。桐乡洲泉镇西面不远处的德清县境内,便有一个叫“高桥”的小集镇。至于桐乡以东的大上海,境内更有多个名叫“高桥”的地方。

  高桥镇,今称“开发区(高桥街道)”,改革开放以前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集镇,镇上居民仅数百人,志书上亦无有关高桥建镇史的确切记载,其“镇龄”大致有了上百年了。

  在过去,高桥还有一个别名叫“沙渚高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童年时期的我每次跟随父亲去崇福等地,别人问“你们是哪里的?”父亲回答说“沙渚高桥的”,对方一听便“噢”地一声表示明白了。

  高桥又名“沙渚高桥”。

  高桥人之所以在外面将家乡称之为“沙渚高桥”,我想大概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沙渚塘穿镇而过,遂得名:二是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高桥,强调此高桥是沙渚塘上的高桥而非其他地方的高桥,因为叫“高桥”的地方实在是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渚高桥”这样的叫法目前已很少听到,多数年轻的高桥人已不知道还有“沙渚高桥”这一别称呢。

  在高桥集镇上,曾经有两座紧挨在一起的石桥,一大一小坐落于镇中心。其中南北走向、体型较大、横跨中沙渚塘的石拱桥叫“大高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市河拓宽,大高桥及河北岸的水阁房相继被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水泥拱桥(现在连座水泥拱桥也已被拆除改成平桥了)。

  “大高桥”和“小高桥”紧挨在一起,一大一小;一座拱桥,一座平桥;一座呈南北向,一座呈东西向,是高桥老街的一大特色。

  大高桥北堍以东紧靠着一座平桥,呈东西走向,因体型比大高桥小,人们习惯称它为“小高桥”。小高桥下面往北流去的一条小河,因桥得名曰“小高桥港”,全长约一公里。我老家所在的村庄便坐落在小高桥港北端西岸。1994年下半年,因修筑沪杭高速公路,小高桥港终端100余米长的河道被填埋筑路,我家及村上大部分人家也迁到了别处。

  在我印象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高桥是一个贫穷、落后且交通十分闭塞的地方。镇上除了一家碾米厂(也称“加工厂”)外,只有农塑厂等零星小厂。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镇上陆续开办了绸厂、脱水蔬菜厂,后来又在镇东面不远处的高桥大队张家浜生产队及镇以西三里外的和丰桥一带,沿沙渚塘南北两岸分别建起了两家砖瓦厂。

  历史的车轮驶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高桥与其他乡镇一样,企业开始日益增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总的来看,与镇区规模相仿、在桐乡同属一个“梯队”的河山、大麻、炉头、灵安、新生、南日等集镇相比,高桥的工业经济发达程度还是略逊一筹。究其原因,交通过于闭塞或许是其中之一。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高桥人如要外出远行,首先得往南步行7里路到达海宁斜桥镇,再从斜桥火车站乘火车前往杭州、上海等地。

  在桐乡境内,每天开往崇福的一条小航船成了高桥人外出的唯一交通工具。航船每天一班,早上天未亮,乘客们就得匆匆赶往航船埠头乘坐航船前往崇福,下午一点多,再乘此船返回高桥。这航船起初只是一条手摇船,除了摇船和撑篙者,岸上还有纤夫帮助拉纤。航船沿着中沙渚塘一路缓缓西行,两个小时后到达崇福。后来,航船上安装了柴油机,手摇航船变成了“啪啪”作响的挂机船。如此一来,行驶速度变快了,路上时间也大为缩短。

  然而,从高桥到县城桐乡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通航。那艘来往于高桥与桐乡之间的轮船,船体远比开往崇福的航船大,不仅载客量,航速也快了不少,但每天也只有一趟班次。上午轮船从桐乡出发,途经古店桥、南日等地,于中午时分到达高桥,在“小高桥”东边的码头上稍停片刻后重返桐乡。然而在那个年代,除了桐乡、崇福,高桥与濮院、乌镇、石门等地没有可以直达的交通工具。

  长期的交通闭塞不仅给高桥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也无形中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高桥农村,无论是集体经济时期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收入除了少部分人进乡办企业打工外,大多人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榨菜、蚕桑、杭白菊、小桑苗等传统农业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高桥至崇福和桐乡的公路相继修通,高桥的交通条件终于逐渐改善。2005年,桐乡绕城公路和沪杭高速公路连接线(今“迎宾大道”)建成通车,高桥有了通往杭州和上海方向的沪杭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条件一下子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到了2010年,高速铁路桐乡站落户高桥,高桥成了名副其实的桐乡“南大门”,其交通之便利、地理位置之优越,已远非其他各镇(街道)所能及了。

  虽然曾经的高桥贫穷落后、交通闭塞,但她似乎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在桐乡历次行政区划调整中,与之属于同一梯队、同一规模的许多集镇,因行政区划调整撤并纷纷“消失”。如新生镇被并入濮院镇,南日镇并入高桥镇,灵安镇则与同福乡合并成为“凤鸣街道”。几年前,炉头镇(后改名为“龙翔街道”)也并入乌镇镇。唯独高桥作为乡、镇级政府所在地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高桥乡到高桥人民公社,再到后来的高桥镇。几年前,高桥镇又与桐乡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开发区(高桥街道)”。如此一来,无论是辖区面积还是经济体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出桐乡市区一直往南,到与海宁市周王庙镇星火村隔河相望的小集镇骑塘桥,近20公里长的地带均属于开发区(高桥街道)辖区,其在全市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境而过的高桥又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时期。高桥早已不是昔日的高桥,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钟云坤 笔名忠言,曾先后担任桐乡报社副社长、桐乡市委市政府政研室副主任、桐乡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会员,著有通讯集《菊地来风》《桐溪清风》等。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