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闲谈上海鲁迅故居

2022-08-04 08:59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姚孝平   编辑: 沈乐易

  我已经很多年没写鲁迅先生了。前几天看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特别是她详细写了先生在上海大陆新村九号居住期间会客聊天、饮食起居、生病死亡的情况,勾起了我那次去先生故居参观的记忆。

  那是2008年的春天,我借在上海培训的空闲,坐公交辗转来到大陆新村九号,花了八块钱门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匆匆参观了鲁迅故居。二层的小楼,院子里种着树木,进门口是一张桌子,据说是鲁迅专门给好友瞿秋白写作准备的。隔着一扇屏风,是厨房。楼上,靠楼梯口,是一间保姆睡的小房间,还有带抽水马桶的卫生间。鲁迅先生睡觉的房间兼书房,摆设非常简单,一张铁制的床,写作的桌子,一个类似桐乡民间的五斗橱,上面的抽屉是藤做的。因为我当时没拍照片,所以记忆零散不全。

  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三年时光,在这里度过。在这幢半租界性质的居所里,鲁迅勤奋写作,写下了280多篇杂文,编著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文集,为推动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鲁迅是忙碌的。他经常从下午会客到深夜,客人走后,他开始写作,直到天亮。鲁迅在这三年,也是难得的幸福。因为有了儿子海婴,生活有了别样的乐趣,家庭杂事都由夫人许广平操办,家里还请了两个保姆,鲁迅只要专心创作就行。作为和鲁迅近距离接触的后辈,萧红的笔是细腻的,她的文字是极珍贵的鲁迅研究资料。在她的描述中,读者知道了鲁迅爱吃笋和黄花鱼,知道了他对服饰搭配也有研究,也知道了海婴习惯和鲁迅说“明朝会”。

  那个年代,写作的稿酬是颇为可观的,尤其是鲁迅这样的文化名人,稿酬更高。有一次,勤俭持家的许广平想出去打工,以减轻负担,鲁迅对她说,你打工一个月,我只要写两篇文章。鲁迅靠一支笔,要养活五口人,要资助一些窘迫的朋友青年,还能看电影打车享受美食。

  我参观完上海鲁迅故居后,非常喜欢这幢小洋楼,也羡慕鲁迅式的生活。日常生活起居、做饭买菜、打毛衣有老婆,孩子有保姆管,经常有朋友来谈天,自由职业不用上班打卡,时间自由支配,写作既是爱好又是谋生手段。房子不大但足够住人,独门独户又可享自由清静,环境也好,累了,可下楼散步观花。这幢小楼,见证了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晚年的岁月,包裹了他的欢乐、激愤、痛楚。鲁迅的骨头是极硬的,他也喜欢吃硬食坐硬椅子。

  遗憾的是,关于鲁迅日常生活的记录文字还是偏少。比如他的生活习惯,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有没有跑步锻炼的习惯,说话有什么口头禅,喜欢喝什么酒等,资料较少。后世的读者喜欢立体的鲁迅,有七情六欲、有普通生活的大文学家。另外,大陆新村九号的两个年老保姆,我也没看到更多的信息。如果有她们的口述或文字,抑或是其后人朋友的记录,我想也是研究鲁迅的另一个口子,可以展现其作为丈夫、父亲的形象。

  鲁迅的岁数不能算很长寿,但他的一生是完满的,我主张的人生“学习、创造、破立、享受、奉献”五大要素,鲁迅先生是学习榜样。他早年东赴日本学医,通日文,学文学美学。努力写作,养活家人,创造财富,购房。破除封建旧观念,倡导新文化,创造了阿、Q孔乙己等著名文学形象。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实现了社会价值,著作留传给了后世,也在物质上帮助、精神上影响了许多后辈青年学生。我对鲁迅先生充满崇敬,也相当反感各种对鲁迅先生诋毁戏弄的言行。他是大写的人。

  ○姚孝平 开发区(高桥街道)人,自由职业,爱好写作以农村为题材的散文和评论。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