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走,去乌镇看戏

2022-11-28 09:4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黄薇   编辑: 沈剑慧 发表于:  浙江桐乡

戏剧集市。中心记者 沈泽瓴/摄





  初冬的乌镇,熙来攘往,第九届乌镇戏剧节的好戏开演了。

  这是一场国内鲜有的可以比肩阿维尼翁和爱丁堡戏剧节的戏剧盛宴。10天,22部戏剧,2000余场街头表演,打造了一个“一秒入戏”的巨大艺术空间。

  很多人说,戏剧节许多地方都在办,但乌镇,就是不一样。网络抢票的速度、剧院门口排队的长度、无数年轻戏剧爱好者相聚的温度,和岸边桥头每个角落都在上演戏剧的密度,投射出一张崭新的文化面孔:戏剧不再是小众艺术,它摇曳生姿,已然走进大众审美,甚至造就了大众狂欢。

  于是,在这10天,无数人都会热切地说:“走,去乌镇古镇嘉年华现场。看戏。”


古镇嘉年华现场。中心记者 孙一聪/摄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的月色,还有过去的时光,这个地方便是江南。”

  1932年,作家茅盾从上海返回乌镇,写下了这篇《故乡杂记》。90年过去了,世界早已不同,来到乌镇的人们的心境却颇相似:短暂地从平淡的生活中抽离,寻找心灵的慰藉,或者说,归宿。

  美国戏剧教育家丽莎·泰勒·勒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戏剧节可以像乌镇戏剧节一样,结合自身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遗余力地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传承千年的人文环境营造出了乌镇戏剧节独有的风雅气质。

  尤记得,第二届乌镇戏剧节从剧场内搬到室外水剧场的《青蛇》,至今被剧迷们奉为“yyds”。即便很多年以后,人们都还记得这样的场景:马头墙、观音兜、高耸的白莲塔和七千平方米的新月形湖泊中的主舞台,青蛇白蛇俯身水中,白纱青裙长袍袈裟尽皆湿透,水漫金山伴着一句“一生一世”,化不开千年的爱恨情仇。几年后,耗资近4亿元的乌镇大剧院序厅中,演员张鲁一在《大鸡》中与一群“鸡”曾演绎过末世的癫狂与荒诞。尾声时,观众们惊讶地发现,剧场透明的玻璃窗外,“鸡”们坐船逃离了末世的帝国。

  是景?是戏?模糊了界限。

  ——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则造就了乌镇戏剧节特有的狂欢气质。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风帘翠幕、烟波画船,来自西方的小丑,会突然出现在江南古桥的桥头;白墙黛瓦、青砖垒筑,忽而穿戴奇异装置的人偶会跃入视线。身着民族服装的传统艺术家、头戴面具的舞者、脚踩高跷的艺人,不知何时散布到了街头巷尾,成为了小镇的一部分。

  即兴喜剧、戏曲、装置艺术、传统民族秧歌、偶剧、虚拟化表演、杂耍魔术、肢体剧、实验诗乐舞短剧……一步一戏,一步一梦,看完一场戏,大家津津有味地评头论足,然后移步去到另一个梦中。

  有过这么一件趣事:一位老爷子用老式炉子在一个街角炸爆米花,不时冒出“嘭”的一声。有观众看了半天,忍不住问:“大爷,您表演完了吗?”因为戏剧节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观众们竟以为大爷是在表演。

  是戏?是生活?也模糊了界限。

  乌镇戏剧节就是这样,没有孤芳自赏,也没有高高在上,它更多地愿意走近你,甚至投入你的怀抱。

  乌镇戏剧节发起人、演员黄磊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说:“在北京,看完一出戏,走出去是长安街、东四十条,这个梦可能一下子就醒了。而在乌镇,走进镇子迷失在剧场,是从一个梦走进另一个梦。”


  “我希望所有的青年们都能够永远怀着理想主义的信仰,举着理想主义的旗帜,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相信戏剧可以改变人生,戏剧可以改变世界,戏剧可以改变的不只是你看到的,还有你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最后一句每次都会说的话——青春万岁!”

                                        ——黄磊

  乌镇戏剧节最具特色的单元,是青年竞演。这在全世界的戏剧节找不出第二个。

  青年竞演,这是一场比赛。一样的命题、一样的舞台、一样的灯光配置,入围的18部参赛作品要进行三轮免费公演,最终由专家和观众投票产生获奖者,公平、公正、公开。在这里,每天都会有无数青年等候排队入场观看;在这里,林青霞、周迅、胡歌等明星会和普通观众一般席地而坐;在这里,每年还会上演一次“黄磊摔手机”的“开场戏”,以提醒观众文明观戏……

  青赛带来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许多知名专业戏剧人是从青赛走出来的,这其中有去年火遍全网的《戏剧新生活》节目中,被广大网友热捧的宝藏戏剧人吴彼、丁一滕、刘添祺;有活跃在先锋话剧舞台上的陈明昊,出演的话剧《第七天》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演后,又成为本届戏剧节的开幕大戏。这些年,街头巷尾有越来越多的表演者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年轻的剧团,尽管面容青涩,却自信无比。

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开幕大戏《第七天》。


  诸多来自国外的戏剧导演、戏剧评论家,都发现了另一个关于青年人的烙印,一个欧洲剧院罕见的现象:乌镇戏剧节的观众非常年轻,充满活力。

  乌镇戏剧节发起人、话剧导演孟京辉曾说起过一个小故事。戏剧节期间,他常常盘亘在老街上。一日,一个咖啡店的店员忍不住问他,你是谁?孟京辉笑着答了。店员是个本地女孩,忽而激动地说:“我来了一年了,最喜欢的时刻就是戏剧节。来来往往的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目光跟别人不一样。这种目光跟我的世界不一样,我好想进入他们的世界……”

  目光里含着什么?

  是活力,是同样年轻的演员朝气蓬勃地演绎,呼应着青年对人生多元性的认知;

  是新鲜,是或传统或文艺或先锋或实验的各类戏剧形式,切合青春寻找新奇的快感;

  是思考,是或浪漫或莽撞或无常或永恒的戏剧故事,促发着青年关于人生和未来的更多想象……

  青年,是乌镇戏剧节的初心。

  青年竞演剪彩现场。


  三

  乌镇戏剧节的独特之处,更在于它的生长性。

  每一年,主办者都要固执地为戏剧节加一点“新花样”。首届乌镇戏剧节,仅包含三个元素:戏剧+嘉年华+青年竞演。第二届,新增了“小镇对话”,专家、演员和普通观众交流、碰撞,给了戏剧爱好者们更多的思考;第三届,添加了“戏剧小课堂”,为戏剧专业学生、教师、研究者和爱好者向戏剧大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

  第四届开始,这份生长性突破了戏剧本身,向更多与之精神相契合的外延拓展。这一年,它叠加了“文学的舅舅:巴尔扎克”特展,巴尔扎克创作手稿、巴尔扎克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剧照、海报等均为国内首展;去年,造梦人策划了戏剧集市,2022年的戏剧集市单元内容升级,将打造的美食潮玩市集包含艺术展览、影像装置、夜游神音乐现场、朗读放映直播等内容。

  不断地赋予,尝试着让乌镇戏剧节永远给人熟悉却又新奇之感,令它成功“破圈”:打破界限,拆除桎梏,冲到圈外,带来的是一浪接着一浪的新意感。

  结果是出其不意的:用多元的文化吸引着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强烈兴趣,进而带动消费。而随着年轻戏剧文化消费群体的逐步扩大,又反向加深了他们对戏剧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最终建立的,是文化自信。

  这份自信,令乌镇产生一种“野心”——将乌镇戏剧节打造成比肩阿维尼翁和爱丁堡戏剧节的百年戏剧节。

  梦想,总是要有的。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乌镇戏剧节主席陈向宏在微博上曾这样说——未来再过一百年,中国有N个一千年或者两千年的古镇,但是中国只有一个一百年戏剧节历史的古镇,这就是乌镇。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在某一个深秋或初冬的午后,你也会突然升腾起这样一个念头——走,去乌镇看戏!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由受访单位供图)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