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我的书:芥子园画谱

2022-12-01 09:24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编辑: 沈剑慧 发表于:  浙江桐乡

丰子恺

  “我的书”,这题目很广大。我虽非藏书家,大大小小,新新旧旧,也有四五橱的书,不知当从哪一册说起?先拣最漂亮一点的来说吧。假定价贵就是漂亮,先拣价最贵的来说吧。我所有的书中,价最贵的要算去年向有正书局买来的一部《芥子园画谱》。这部书共分三集,第一集四册,定价六元。第二集又四册,定价又六元。第三集也是四册,定价却是三十二元。全书一共定价四十四元。我托书店代买,照同行打九折,实出大洋三十九元六角。在我所有书中,这部要算最贵的了。次贵的书,其价不及此书之半。

  先谈我买这书的动机:我学画从西洋画法的石膏模型木炭写生入手,一向不曾要求画谱。以前看见别人拿出《芥子园》临摹,便鄙视他。一则为了有几个人所临摹的《芥子园》,是画摊上几只角子一部的油光纸的石印本。那本子不是照相落石的,是由人用手临摹而石印的。我虽不娴中国画,也能一望而知其失真。假如这种本子里的笔墨照原本打个对折,临摹的人所摹得的又打一个对折,这人所学得的实在无几。怪不得中国的画运要衰微了。我认为这些手摹石印本的《芥子园画谱》比低级趣味的书更为低级,是画匠所用的东西。二则,根本我认为学画须以自然为师,不必临摹古本。由临摹而得的画法,往往落套,譬如树的画法,桥的画法,亭的画法等,在他们心中已有了一定型。人的画法也如此,所以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还在那里写纶巾,道袍,红袖,翠带的古装人物,形成“时代错误”的状态。故我以为学画不须学画谱,对于《芥子园》的存在根本地怀疑。因此,我一向鄙视《芥子园》。我所以肯买这册书,为的是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条兰的立幅的旁边的花盆架上供着一盆真的兰花。把实物与画对照地看了一会,觉得中国画的象征的表现法,真是奇妙:并不肖似实际的兰花,却能力强地表现出兰花所有的特点。这有些儿近于漫画手法,比石膏模型写实的画法轻快得多。此后我对中国画渐渐地怀着好感。对《芥子园》的鄙视也渐渐消失了。偶然遇到这部书,我也仔细地翻阅。觉得这是一部中国画的教科书。分门别类,择要示范;虽非名家真迹,也可谓具体而微。可惜翻印的本子太坏,不免毫厘千里之差。因此我闻知有正书局有精印的本子发卖,就决心去买一部。我买它来非为临摹,只许阅读。古人称看画为“读画”,我没有这样神会默悟的观照工夫。现在所谓“阅读”,也只是说同读书一样翻翻而已。详言之,我预备拿这画谱中所描的东西来同实物对照,同从前对照兰花和其立幅一样。我想由此看出实物形态和书中形态的差异,因而探求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的一般的规则。说“一般的规则”,似乎太科学的。主张气韵生动的中国画家看了,定要笑我太死板。但我也以为古代的画论太玄妙,中国画倘要继续它的血食,在某限度内也非受一下科学的洗礼不可。虽然我生活烦忙,立此志已有一二年而终于未有所得,但“理想是事实之母”,假我数年,五十以学中国画,也一定可以得到一个结果——成功或失败。这是我买《芥子园》的动机。

  我先买第二集,梅兰竹菊谱。因为一则我听某人说学中国画须从四君子入手,所以先买它。二则我觉得中国画谱中所载的大多数是古代社会的模样,古代人的衣服,古代的生活,与现世相去太远,无从找到实物来对照研究。四君子没有古装与今装,便于作上述的研究,所以我先看中它们。印刷果然比石印本高明得多。然而我终于没有工夫特地找梅兰竹菊来和画谱中的四君子对照研究。只是翻了三次——真不过三次:初买来时翻了一次。后来别人借去看了几天,拿来还我时,又乘便翻了一次。最近想写这篇文章时又翻一次。不过有了这册之后,我每逢看着梅兰竹菊的时候,比以前要注意些。我想: “古人是看了这东西而想出那种画法来的。我也何妨来验一下这创作的心理看。”于是出神地看了几眼。虽然都是匆忙地,偶然地,终于没有发见什么“至理”,但有时也感到一种兴味。有兴味,总是有作用的原故。有作用,也许其作用近于那“至理”了。我常常拿这样的一念来自慰。然实际上终于未有所获得。只是在那序文中看了二句不能忘却的话。“康熙辛巳菊月雄州余樁题于秦淮”的梅菊谱序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文字画,皆为丰岁之珍,饥年之粟。”

  我最初看到,想给他在“饥年”二字上面加一“非”字。后来一位朋友说我太浅薄了。他就代作者想出二种解释来:一者,饥的原因倘是自然力,例如水灾或火灾,这是天谴。古人有知天命而善于安贫乐道者。则诗文字画之道,可为他们的饥年之粟。二者,饥年的原因倘是人力,这是人祸。诗文字画倘能与时代社会相关,也可以替代饥民求粟的哭声,所以这句话也说得通。我想,其然,岂其然欤?究竟本意如何,只有回到康熙年间去问问作者才能知道。

  后来我又听人说,学中国画宜从画石入手,就继续去买含有石谱的第一集。我想,西洋画以裸体女人为基本练习,中国画以石为基本练习,这对照非常奇妙。前者太柔而后者太刚,前者太活而后者太死,前者太有情,后者太无情了。但是我觉得也有两个共通点:一者都是自然物,二者都是形态复杂而变化无定的。人体多曲线,其形态有种种而变化无定,石多直线,其形态也有种种而变化无定。故西洋画笔法密致而中国画笔法疏朗。西洋画中描一株树也用肢体似的线条,中国画中描一个人也用石纹似的衣褶。我买了石谱之后,看见了石头似觉很有意思。那些崎岖的无名的形状,都能使我看出一些表情来,因而回想过去在各种的中国画中的所见,我觉得学中国画从石入手之说,比从四君子入手之说更为合理。理由这样:无名的形象(例如石),比有名的形象(例如四君子)宜作基本练习的题材。因为它无名,观察时可以屏弃一切先入观念而看到纯粹形象。西洋画的基本练习虽然是人体(石膏模型或莫特尔),但专门研究者常不画全体而画torso,就是肢体的一部分。便是取其近于无名的纯粹形象而适于基本练习的原故。有些人看见画家描一个没头的人,或者没有肢体的一段胴部,或者仅描背部和臀部,拿到展览会里去出品,不免要笑他们;这杀头断腿的形状可怕之极,岂可当作画供人欣赏?不知在西洋画家自有其技术的苦心为根据。可见世间是非真难说的。未曾身入其境,不知此中甘苦,信口批评,有时不免冤枉。以前我之鄙视《芥子园》也是其一例。

  后来我在病中听人说,《芥子园》三集出版了。我料想也是六块钱一部的;即使上下,相差总看得见。便写信给上海的友人,托他去买。想以此为病中的消闲品。不久书寄到,发票亦到。票上写着定价三十二元,九折实洋也要廿八元余。我最初觉得有些儿肉痛。打开书来一看,又有些儿失望,只有两本是画,余两本中一半是木版大字的画论,一半是花卉虫鸟的描法。早知如此,我不买这第三集了。然而已经买了,总要看出它一些好处来,方才可以自慰。翻了一遍,果然也发见些好处:这里有两本全是花卉翎毛的彩色画,而且是人工木版套印的。一幅上多至五六套颜色,而且每一色又有浓淡之不同。说这是人工印的,几乎不能使人相信。后来我听人说,才知道印的功夫的确很大,那些浓淡全靠用手在版子上做出来的。我没有看见过这种印刷工场,但凭想象,恐怕印一张所费功夫,同照样临摹一张相差不远。不过难得这样正确而敏捷的临手,所以还是用模子印。但这时对我真是出力不讨好。我平素不大欢喜看工笔细写的画。我以为与其看毛羽色泽完全逼真的翡翠鸟的画,不如到动物院里去看看真的翡翠鸟;与其看花瓣一个不少而叶脉一丝不乱的月季花的画,不如到植物园里去看看真的月季花。结果这部芥子园第三集在我的书橱中价值最贵、而对我的感情最薄。我常常不理睬它。但也有欢喜这一路工笔的朋友见了,倾情地称赞它一番。 “啊!印得真漂亮!”“完全同画一样!”“完全同真的一样!”“廿八块钱,足值足值!”到底价贵就是漂亮!它的漂亮能博得这样的赞誉,我也觉得“廿八块钱,足值,足值”了。

  廿四【1935】年三月九日于长安至石门湾的舟中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