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家乡菜

2023-03-16 08:59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范钱可欣

  小时候放了学,“咚咚咚”地踩着青石板回家,烟雨在童年间弹出了一阵阵涟漪。初夏雨丝儿在小巷间“叮叮”舞动,从青瓦上一路溜下,拂过朱窗,滑过白墙,最后沿着盏子草落在墙根下稀烂的泥里。小小的一阵风,柔柔的、小心地,把深巷里清甜的菜香和炊烟味儿,连同青苔的潮气一起送入了我的鼻子里——哦,家乡菜的味道!

  家乡菜的滋味儿,恐怕只有悠悠游子才能体会,而我心中的家乡菜,就是奶奶老灶头上的几道可口的小炒。

  “来了来了!”“重头大戏”终于端了上来,我早已准备好筷子、勺子以及一切味觉器官,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油光发亮、热气腾腾的一大碗,浓厚红郁的膏汁漫在小腿肉上,撒着黄姜末、绿蒜末。艺术品?我怎舍得动筷?夹上一腱子肉,用力地咬下去,嫩得呦,在嘴里滑来滑去,又噜地溜下了肚里,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只剩鲜甜的浓香在舌尖上跳跃,不愿离去。这便是我们江南小镇“人间尝一口,神仙都不做”的小羊肉。严冬里,一家人围着坐一起,吃着小羊肉,幸福的香气氤氲在墙上、梁上、窗上,和亲人们的脸上,小镇人暖暖的浪漫。小饭店里三五成群的人高声谈笑着,小羊肉是每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吃得人浑身发热,心里也热呼呼的,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被温暖拉近了。“小羊肉滋养皮肤!”这呀,也是我爱羊肉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慧玲/绘

  如果说重色重味的小羊肉是家乡菜的招牌,那清淡的味儿就是家乡菜的王牌。

  还记得那个夏天,门前那棵深青的古树上,蹿着一个小毛孩儿,是我。直到奶奶千呼万唤,我才下来。刚换上的衣服又皱又脏,指甲缝里满是泥。那年夏天,每到吃饭时,奶奶就会把我这脏球儿领回家,在飞檐下放了个大竹榻,爷爷把烧好的饭菜端出来,我在竹榻上安静地坐着。撑着下巴,浪着小腿,眯着眼看烈日把一条金黄的小蚯蚓晒干。热风浮动,鸣蝉乱叫,小虫纷飞,闷热无比。“真是讨厌的夏天!”我正烦着呢,嘴里突然含了一股清新进来,我的心也清凉了一下,倏地开朗起来——那熟悉的荠菜香。这是奶奶的拿手好菜—— 荠菜豆腐羹。青瓷碗里小心翼翼地盛着一块块细嫩的豆腐,细碎细碎的荠菜裹嵌在豆腐上,这一青一白的江南色儿在碗中相生交错,白玉翡翠一般的美丽,清甜。小小的我给它下了一个俗气的定义——好看,但听起来却十分贴切。奶奶看着我眼珠子都快掉进去的馋样,又好气又好笑,无奈地先给我盛了一大碗。我咽了一下口水,倒着流进了肚子,捧着这碗“白玉汤”,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唏哩哗啦一口闷了下去,一股柔软、恬静的香气伴着力量,仿佛在我血液里游走。那是什么味儿的?我一时都无法描述,那是一种清香,淡雅的糯香,沁心醇美,滤去了喧嚣浮华。后来的夏天里,味道一次比一次不如,味道一次比一次淡,力量一次比一次小,夏天也一年比一年烦闷。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不同的家乡菜的定义,而江南小镇的家乡菜不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去形容。也无法形容,求一个“淡”。家乡菜的家乡味只有家乡人才知道——就是让人一看,一闻,就想吃的那种感觉,令人口舌生津,有着一种亲切的魔力。

  没有“八大碗”的豪气,没有“满汉全席”的华丽,没有“楼外楼”的精致,也没有“民族风味”的特色,我的家乡菜有的只是奶奶牌的窝心和奶奶牌的温暖。众多派系中却没有“家乡菜”的一席之地,也无须有,家乡菜只在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暗暗撑起糯香糯香的一片天。我暗暗地将它归入了浪漫淡定的“婉约派”,清新又可人儿。家乡菜的香,晒过太阳般,熟悉的安全感;家乡菜的味,袭过一阵秀风般,清淡的窝心感;家乡菜的色儿,正如一个身着花布的江南女子姗然而来,秀色可餐。

  悠悠江南水,糯糯家乡菜,讲究的是一个“清”、“净”。清——江南小镇的菜,没有过多的点缀和浓重的口味,就如从容淡定的江南魂;净——做菜人记挂着家人的放心,便无形中加入了爱心和关心这无比的调料,心无杂念,一心一意。

  多年积郁的糯香在深巷间萦绕回荡,以一种温馨的气流,轻轻将我送出青苔丛生、细雨霏霏的小巷。我的心——装着小巷。

  悠悠江南水,糯糯家乡菜,我的真真赤子情。

○范钱可欣 桐乡市女作协会员,从小喜欢写作。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