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运河中的桐乡诗韵

2023-06-14 16:05   来源: 桐乡发布    作者: 王健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桐乡,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语溪、湘溪、玉溪、梅泾等雅称道尽了桐乡人对水的喜爱。运河之水滋养着桐乡大地,千年以来的吟咏孕育出独特的运河诗韵之美。

图片

桐乡运河乌镇段景色



  晚唐诗人徐凝曾在扬州邂逅一位心仪的女子,写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千古名句。徐凝一生游历江南各地,也曾沿运河水路途经桐乡。那一晚小船摇曳间停靠在岸,一弯新月如钩,不禁让他回忆起当年那位心仪的女子。船工百无聊赖之际说起了西施习舞的美丽传说:相传越王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北上途经崇福镇茅桥埭时,西施在水浜中停船练习歌舞,该浜便以此为名,称歌舞浜。恍惚之间,徐凝仿佛看见一位女子翩然起舞,欣然作下这首《语儿见新月》:

几处天边见新月,

经过草市忆西施。

娟娟水宿初三夜,

曾伴愁蛾到语儿。

  徐凝眼中的西施双眉微微紧锁,犹似“蚕蛾”,或许这里也藏着这位晚唐诗人对国家前途未卜的复杂心绪。千百年来西施的故事在百姓间口耳相传,当年的歌舞地也建起了女阳亭、歌舞庙来纪念此事。历代诗人会在途经桐乡时感受这千年沧桑。明代苏州诗人王穉登一叶扁舟过语溪,凭吊古迹后想到西施与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借此抒怀归隐之意,作下《语溪吊古诗》:

扁舟已载西施去,此地空留笑语名。

夜夜月从沙浦照,年年花傍野塘生。
云深笠泽人何处,鹿走姑苏恨未平。
惟有渔歌犹古调,一蓑烟雨五湖情。

  一叶扁舟,美人远去;野塘春色,渔歌唱晚,桐乡的运河因此被赋予了几分灵气,让人无限遐思。清代里人胡漟便写下“御儿城外女阳亭,流水千年去不停。回忆当时歌舞地,流莺百啭倚栏听”的诗章,潺潺的水声依旧是当年灵动的韵律,这就是桐乡运河的历史底蕴。

 


  南宋的杭州成了国都,而京杭大运河的舟楫往来中也少不了文坛大咖的身影。宋淳熙年间的某个寒冬,诗人杨万里以秘书监的身份受命迎接使臣,他坐船自临安府(今杭州)过崇德(今桐乡),船舱外映入眼帘的是银装素裹的河岸,一艘艘商船交错而过,隐约还听到纤夫拉船的喊声,河中浮冰若隐若现,在阳光照射之下光洁如玉。运河之路让他回忆起当年行舟赴京赶考,为官赴任奔走于运河沿线的往事,于是欣然写下《衔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其一为:

水面光浮赤玉盘,

也应知我纤夫寒。

满河圭璧无人要,

吹入诗翁冻笔端。

图片

清康熙刻本《宋诗钞》

  寒冬的运河美景被写入了宋诗之中,而杨万里与桐乡运河的情缘不止于此。又有一年春日,他沿运河过桐乡,钟声阵阵,远望运河东岸有一古寺藏于青松之间,殿宇巍峨,佛塔摩天,这座古寺便是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的福严寺。杨万里欲登岸探访,或许是行程紧急,最终没有踏入福严寺内参观,他这份遗憾写进了《崇德道中望福严寺》这首诗中:

一径青松露,三门白水烟。

殿横林外脊,塔漏隙中天。
地旷迎先见,村移眺更妍。
追程坐行役,不得泊春船。

  行舟于桐乡的运河之中,看到的不仅有“江南两岸桑梓多,扁舟一叶采青绿”,还有“寒烟衰草、细雨孤帆、风铃晚钟”的诗情画意,身处江南水乡的诗人把思亲怀友、身世际遇、家国天下的感悟都化入了运河水之中,这就是桐乡运河的风雅底色。



  《说文解字》说“桥,水梁也”,江南人将筑桥、修桥视为大功德,桐乡运河上的桥梁如同玉带上的锁扣,承载着千百年来通航、通行的双重使命,桐乡人还把对运河的尊崇刻入了石桥之上,让这些巨石拥有了文化生命。

图片

司马高桥

  诗经有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包含了望穿秋水的思念,谁能想桐乡的一座运河古桥上也刻着一句饱含相思的对联:

碧浪驾舆梁,事隶夏官资共济。

白栏依雉堞,情深秋水溯伊人。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司马高桥横跨于运河故道之上,这位无名作者的眼中,司马高桥的美是运河中微微泛起的碧浪,是桥顶远望沧桑的城墙,是运河对岸那位情深似水、秋波荡漾的伊人。这就是小家碧玉一般的桐乡运河,优雅而温柔。

  桐乡的运河还有气势如虹的一面,始建于宋代的松老桥因其高耸而闻名,一湾碧水穿过江南田野,水面如镜倒影明月飞鹤,这一幕景色被写作桥联:

醉李趁帆风,戏水鸳鸯分福禄。

高松延镜月,冲霄鹳鹤会飞来。

  不同于名山大川的磅礴,桐乡运河有一种独特的诗画气质,让众多游历至此的诗人诗意翻涌,清代陆葇写下“松老桥南远见山,谁家栏鸭浴晴湲。绿阴覆屋炊烟小,定有幽栖桑者闲”。江南的乡村田野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恬静、安逸。

图片

石门湾旧影

  对于桐乡人来说,运河还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丰子恺说:“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石门湾便是石门镇,京杭大运河在这里绕弯犹如玉带,两座高桥如两颗明珠,成为一代代桐乡人永恒的记忆。

扁舟向晚泊,缆系柳月中。

一棹春波绿,双桥夕照红。

人家依断岸,商舶趁长风。

遥睇鸳鸯水,苍茫烟树东。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李西铭所作的《双桥晚泊》,诗中所说的“双桥”,据说便是石门湾的东高桥、南高桥。夕阳之下,舟楫停泊,石门湾的两岸炊烟袅袅、灯火阑珊,这一幕也是丰子恺一生对家乡的记忆。1975年,两鬓斑白的丰子恺沿着大运河回到了阔别三十余年的家乡石门湾,站在新建的南高桥上远望大运河,这是桐乡人对大运河那份割舍不断的乡愁。

   千年大运河,风雅传古今。运河中的诗情画意是桐乡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桐乡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条水上诗路里的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图片

   “风雅桐乡”栏目持续征稿中,期待您的投稿。详见《桐乡发布》征稿 | 风雅桐乡,邀您一起读懂这片土地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