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缘缘堂,大运河边的人文地标

——读鲍复兴新作《又绿芭蕉》
2023-07-06 09:5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庄月江

  去年10月16日,我与家人又一次参观丰子恺纪念馆。今年6月11日,我收到鲍复兴先生赠书《又绿芭蕉》。这本书是记述复建丰子恺故居的资料。

  《又绿芭蕉》是“三亲史料”。作者鲍复兴参与并主持复建丰子恺故居的经过,不仅附有文件、图片、信札,还附有作者自领命复建丰子恺故居至故居落成典礼期间的日记,是一册史料扎实的纪实作品,可读性亦强。

  我知道丰子恺,还是1953年在杭州读初中的时候。我花500元钱(旧币,即新币5分),在学校旁边旧书店里买了一本薄薄的小说《猫叫一声》,是丰子恺写的,内容很有趣。开头是讲半夜里一只老鼠偷油吃,突然一声猫叫,吓得老鼠慌忙逃窜,碰翻了油瓶;然后又发生了一件与油瓶倒翻有关联的事情……一直发展到盗坟、杀人等案件,具体情节早已忘却,但事物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主题却一直记得。

  丰子恺是崇德县(1958年并入桐乡)石门镇人,我的几个舅舅也在崇德县的高桥、骑塘桥等地居住,无形中便对丰子恺有了一点亲近感。此后,我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对他又增添了几分敬意。

  真正了解丰子恺,是1983年我买到一本《缘缘堂随笔》之后。这本散文集文字质朴、生活味浓,不少篇幅写到了我熟悉的故乡风俗和地名,我很喜欢。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缘缘堂名字由来,以及缘缘堂建成到被日机炸毁的往事。

  1985年春,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丰宛音的文章《父亲在缘缘堂》,我才知道桐乡县政府正在复建缘缘堂,总想有机会到石门去看一看。直到近10年后的1994年10月26日上午,我才如愿踏进缘缘堂的门槛,瞻仰丰子恺先生的照片、著作、用具,深有所感。回家即写了《情系缘缘堂》,在《衢州日报》刊出后,寄了两份样报到缘缘堂。不久,居然收到了缘缘堂丰桂先生的回信。看了《又绿芭蕉》,才晓得丰桂是丰子恺先生的侄女,时任缘缘堂管理员和丰子恺研究会副会长,是位“缘缘堂通”。“丰桂老师对缘缘堂还有一个特别重大的贡献,就是她父亲丰嘉麟当年从缘缘堂废墟中抢救出来的烧焦的大门捐献给缘缘堂。这对烧焦大门由他们家保管了46年,是缘缘堂仅存的遗物。”

  重建缘缘堂,新加坡高僧广洽法师功不可殁。若不是他在1984年慷慨捐出钵资人民币3万元,缘缘堂不可能在1985年建成。我知道广洽法师与丰子恺情谊之深,就是第一次参观缘缘堂,并在那里买了新出版的《护生画集》之后,不久便写了读后感《护生,实为护心》。

  读《又绿芭蕉》,我感到亲切。因为书中所写到的一些人物,我不仅有所了解,还有过交往。如“为重建缘缘堂尽心尽力”的胡治均先生,如丰子恺研究会会长钟桂松先生,如“义务建筑师”、书法家范汉光先生,如“故乡的代理人”、竹刻家叶瑜荪先生,如捐赠缘缘堂书画的沈本千先生、岳石尘先生、钱君匋先生等,当然,还有更熟悉的本书作者鲍复兴先生。

  就以钟桂松先生为例。钟桂松先生是研究其故里桐乡名人的学者、散文作家。茅盾、沈泽民、钱君匋、丰子恺等从桐乡各个小镇走出去的名人,在他笔下,个个史料翔实,亲切可爱。对于丰子恺,钟桂松更是情有独钟,写丰子恺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就有《丰子恺的青少年时代》《丰子恺:含着人间情味》《写意丰子恺》《丰子恺品佛》《逝去的欣赏》《纳凉闲话》《中国像棵大树》《丰子恺自述:丰子恺》《丰子恺与杭州》,以及2013年由他创意,鲍复兴治印的《缘缘堂印谱》,整整10部。

  《丰子恺的青少年时代》《丰子恺:含着人间情味》《丰子恺自述:丰子恺》《丰子恺与杭州》,以及《缘缘堂印谱》。由于喜欢,且有共鸣,我都曾写过读书笔记。

  缘于此,《又绿芭蕉》这本重建缘缘堂纪实作品,虽只是罗列起重建缘缘堂期间的人事往来、经济来源、设计图纸、技术枝节、建成后的内部摆设,甚至连建筑预算和建筑成本都有明细账目,落成典礼的邀请宾客名单和宴会开支也一一列表。所有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读来并不枯燥。读此书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丰子恺先生长须飘逸,亲切、和蔼的神情,“从身材到脸庞都是一副让人尊敬的艺术家风采”(钟桂松语)。于是,我竟可以如桐乡石门湾丰家邻居,或者杭州田家园丰家邻居一般,对丰子恺先生的祖上家风、父母子女、师友同事、逃难经历、杭州行踪、人品文品、艺术造诣、“文革” 罹难……亦可讲述一二。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从《缘缘堂随笔》《护生画册》,以及钟桂松先生写丰子恺的一本本散文集里得来的。

  读钟桂松写丰子恺的散文集,我有一种亲近感,特别是《丰子恺与杭州》。因为我在杭州树范中学(1956年下半年改名杭州九中)读了6年书,学校东北面不远处就是田家园。丰子恺先生曾在田家园租屋寓居。我在树范中学读书时,田家园这个私家花园,已僻为“市民公园”,环境幽静,花木扶疏。我和一位与丰子恺家有点亲戚关系的同学,经常到田家园看书聊天。如今那里早已高楼林立,不知是否还会飘逸出些许丰子恺先生的人文气息?

○庄月江 海宁斜桥人,1938年出生在骑塘桥。衢州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