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老底子,桐乡人的夏天!

2023-08-13 08:57   来源: 桐乡发布    作者: 绘画作者|王永潮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老底子的夏天,是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吧。

  那时候,太阳也是那么热烈,但就算家里有吱呀作响的电风扇吹着凉风,也挡不住去外面的心。因为和小伙伴疯跑起来,就有风;为了抓一只夏至蜩,在田野树荫下来回穿梭;晚饭后一声吆喝,大伙又默契地出现在了家门口的小河边……  

  曾经令人会心一笑的游戏,能轻易地唤起沉淀在每个人记忆深处最美的影像,经过时间的过滤之后,那些日子里的清贫和劳作的催唤,化作最天真的笑声与善愿,留给长大或将老去的我们。


(一)捉夏至蜩


  夏至蜩,即知了,“夏”字在桐乡有两种读音,一近“兀”音,常用作于姓氏;二近“武”音,常作于季节,夏至蜩发第二个音;“蜩”在桐乡话中读若“蝶”或“调”。

  夏至过后,高温天多起来,午后赤膊睡在篾席上,窗外夏至蜩的嘶叫让人转辗反侧,终于按捺不住一跃而起。午时一过,靠东墙脚边的树林已处在荫凉之中,楝、榉、朴以及高出半个身子的水杉繁茂到了极点,其间隐藏着无数的夏至蜩。

  抓夏至蜩有两种方法,低处的用手拍,高处的需借助于工具,称为“搭”,一个养蚕时用剩的“防病1号”空袋,用铁丝围成一个框,把袋子口卷在框上缝好,再接在一根长竹竿上,类似一把头小身子长的比例失调的无孔“渔网”。寻着鸣声,这个土制的工具轻轻地来回于树与树之间,一旦有夏至蜩被罩住,则快速地将袋口扑向地面,另一个配合的人伸手把它抓住。说也奇怪,夏知蜩在树上时的鸣叫嘹亮而绵长,一旦落入人手,就只剩断断续续叽叽的低吟,完全没有了那种居高声自远的气势。

  夕阳落山,阵雨过后的胭脂红里,无数的夏至蜩在召唤。桑林是夏至蜩的最爱,这时也是弓着腰穿梭在桑林里徒手抓夏至蜩的黄金时段。夏至蜩被抓以后的命运是比较可怜的,在玩腻了之后,常被摘去半对翅膀,扔在草丛里自生自灭,或者成院子里鸭子们争抢的食物。

  夏至蜩分为两种,屁股尖的为雌蜩,不会鸣叫,也不受欢迎,抓到后常常很快被抛弃。还有一种“高档”的夏至蜩,称为“老田奇”(即蝉),居得高处;另一种则非常娇小,称为“盎滋滋”,喜躲在灌木丛深处。不知何时起,树林越来整齐划一,“防病1号”的袋子成为了经典,日常睡起的情思已没有那份抑扬顿挫,老屋的墙脚沿伸出去的路不再通向三五成群的河滩与竹林,只有夏至蜩的叫声依旧年年在耳边响起。

图片


(二)游河


  游泳,桐乡人称之为“游河”,也有称之“游水”。无法想象夏天里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超过游河在少年心中的地位。

  大多数孩子学习游河,从家门前的那条小河开始,技术精湛之后开始向运河、长山河进军。做父亲的往往会在小孩十来岁或更小一点的时候辅导他们游河,先是让他们坐在没过肚脐眼的桥硐(河埠)上,两条腿在水面上下拍打,以培养与河水的感情。渐渐的,由大人托着小身体做出划动的样子,再到后来,大人没了多过的精力和耐心,就干脆不管了,等太阳偏西,完成了斫羊草、抓夏至蜩、吃井里吊着的西瓜等一个个任务之后,任由三三五五的小孩拿着学习游河的工具在河滩头耍弄。用不了几天,刚刚哭闹的小孩已能轻松地在水里做出“淌水面”、 “打没头团”等各式各样的动作了。

  学习游河的工具最高档的是救生圈,称为“救命圈”。没有救生圈的,就会想法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最常用的是木板和大门栓足够浮起一个人。现在想来,扛着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大木棍去学游泳,定是一件很特立独行的事吧。或者拿一个空脸盆,两只手按着盆沿也可学游河,只是方向很难把握,往往两个腿敲起的水花被同伴骂了,自己还在原地打转。若是铁制的脸盆,一浸水就沉下去,除了自己灌“酸鼻子”,还少不了大人到水底去摸救并吃几个“脰颈拳”。五花八门的工具练就了五花八门的游河功夫,虽然分不清什么自由泳、蛙泳,但能在水里面翻跟斗,更敢从桥下一个个往下跳。偶尔划破了脚,疼痛的记忆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又会在小伙伴们的呼唤中重新回到那条小河里。

  游河还有意想不到了收获:大运河边废弃的古渡口,常有一个个浅水港湾,水湾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蚬子,游一次河能摸到一大碗,是乘凉夜饭上最美的佳肴。水流不急的淤泥里,更是藏着许多“水菜”(河蚌),用脚探明之后,一个“没头团”就能摸到一个,既满足了游河的欲望,又丰富了晚餐的厨房。


(三)打格


  家里的桌子上总摆满了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格”。所谓“格”,就是用香烟壳纸折成固定形状的一种玩具,一张香烟壳纸可以拆成三角格,两张香烟壳纸可以折成正方格。

  打格的时候,其中一人将格放在地上,另一人用手中的格用力甩向地面,利用气浪的冲击使地上的格翻转,被翻身的格归打的人所有,两人依次交替甩打,以得格多者为赢。这些抡臂的动作、多彩的纸格和竹树下的背影组成了人生最早的赌与搏。这是人的天性,从我们童年的游戏一直贯穿至此后一生的事业,考试刷题、就业应聘、项目投资、买房摇号,莫有一件不含赌的本义。有时热泪盈眶,有时黯然悲戚,只要是不偏离人性的赌,它便是一种充满挑战生生不息的拼搏。

  后来,在乡村小学门口的小店里可以买到一种叫“洋片”的东西,丰富打格的内容。以当时流行的圣斗士星矢、花仙子、变形金刚、希曼希瑞为主题,一张A4纸大小的硬板纸上印了各种人物造型,再剪成火柴盒大小,即可把玩又可赌输赢。在玩法除像打格一样外,还可以比赛飞远近等等。那时候,为了赢一张心仪的洋片,右手的中指上常擦起紫血泡。


(四)做泥馒馒


  夏日炎炎,微风南来,人们的手伸入水中感到的已不再是冰凉,窗前桃花树下那灰黑细腻的泥土在雨水的湿润下变得粘弹爽滑。

  某个晴朗的下午,坐在门槛边的某个孩子提议:我们来做泥馒馒吧。一呼百应,取水、拌泥、揉捏,学着大人们做寿桃包子的方法,将脑子里想象的瓶瓶罐罐和飞机大炮变成自己的艺术品。但必竟只有泥和水,过于复杂的物件往往以失败告终,偶有心灵手巧的小女孩做成像模像样的泥罐和汽车,男孩子们也舍不得扔掉自己亲手制作的烂头烂脑的作品。炊烟袅袅时,每人都会拿着白天的得意之作在灶堂口烘烤,似想学着司母戊大方鼎的造型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几天之后,在屋廊下日头的烘烤与反复的玩弄之下,作品变得开裂脱落,成为河面上扑通的一声。

  不曾想有一天坐在真正的汽车里,却没有了泥馒馒汽车时的那种兴奋了。


(五)钓鳝鱼。


  钓鳝鱼和读书一样,除了天资和努力,还得讲缘分,桐乡话讲是“心透不透”。如果心不透,只能看着周边的小伙伴满满的收获,或者拿一把镢子在渠道的岸滩上挖挖蟹洞摸摸螺蛳之类,没啥技术含量。

图片

  每个村都有几个钓鳝鱼的高手,导致现在普遍认为的高档菜肴——野鳝鱼,曾经是朴素日子里的家常菜钓鳝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放钓子,用一根绣花针,在针眼和针腰打一个长结,将半条蚯蚓倒穿在上面,另一头捆一根短树枝,做上几十付钓子,傍晚时分,沿着漠漠水田里细长的田塍,一路插过去。完事之后回到家吃好晚饭稍作休整就可以收钓子了。收钓子是一件最兴奋的事,一人打手电拎提桶,一人收钓,运气好时,一圈转下来多时竟有半桶,想着美味的大蒜蒲头红烧鳝段,夏天的味道尽在其中。还有一种用钢丝弯成钓子的钓法,这就更加考验孩子们的手脚了。


(六)打畔洞


  就是捉迷藏(“躲藏”在桐乡方言中称为“畔”),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工具又没啥手工技巧但考验想象力的游戏。打畔洞一般在室内进行,旧时的房子又窄又长破旧东西堆得又多,为打畔洞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游戏分为两班人马,一班为寻,另一班为畔(藏),畔的人多,寻的人少。以6个人为例,一般两个寻,4个藏,寻的人站在较远处的一个地方,对方藏好以后会发出一声“好了”,便开始寻找。藏的地点花样百出,有在被子里的、橱里的、水缸里的等等,有时还会让队友做成一个“密室”,喊“好了”的那个人往往被最先找到,这是一生中为团队做出的最早的牺牲。

  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大人们在出工之前往往会告诫某某地方不能藏之类,还会讲一些打畔洞被闷死的故事来吓人,当然这些故事对阻止游戏的开展并没有任何作用。一年之中,打畔洞的游戏在同一个地方会上演无数次,神奇的是每次都有新的创意,每次都有找不到人的时候,村坊上的那一座座老房子也成为了孩子们最早进行探索的场所。

图片

  “风雅桐乡”栏目持续征稿中,期待您的投稿。详见《桐乡发布》征稿 | 风雅桐乡,邀您一起读懂这片土地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