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历时八年,桐乡把镜头对准他们

2023-08-31 09:32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颜明芬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沈泽民病重期间藏身的小山洞。

摄制组采访老红军王定国(左)。

摄制组寻找沈泽民墓地。

  1921年,南湖红船上的先辈们捧出光明的火种。自此,一代又一代的桐乡儿女在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中,谱写出浩然正气的革命篇章。

  以笔为枪的战士茅盾、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志士沈泽民、身经百战的红军女将张琴秋、忠诚坚定的“一大卫士”王会悟……

  回望过去,一位位红色人物,以及那些交织着荣光与艰辛的岁月,依旧熠熠生辉,散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2016年至今,位于南湖畔、红船旁的桐乡,陆续启动文献纪录片拍摄工作,让革命先辈们的身影在历史中更加清晰,成为指引桐乡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

由一场展览而起的纪录片拍摄历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张琴秋生平事迹展。

  201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年,桐乡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档案局、史志办,着手挖掘张琴秋的人物事迹。2016年上半年,专门组织团队赴北京、天津、陕西南郑、鄂豫皖以及四川通江、平昌、巴中、旺苍等地采访拍摄、征集资料。

  进行整理后,2016年8月9日至9月8日,“琴心剑胆 彪炳千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张琴秋生平事迹展”在桐乡市博物馆展出。展览期间,市民反响热烈,影响深远。展览结束后,桐乡随即启动了纪录片《无衔女将张琴秋》的拍摄工作。

  张琴秋事迹的挖掘工作,得到了张琴秋家属的大力支持,也赢得了他们的充分信任。回忆起与张琴秋家属的交往,《无衔女将张琴秋》《沈泽民》制片人杨国萍记忆犹新,“一开始,我们也理解家属的顾虑,所以在征集资料的过程中,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及时把信息发给家属,告诉他们工作的进展。”

  正是这样的“双向奔赴”,让前期的准备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后来,家属还将张琴秋生前所用物品及相关物件约50多件都捐赠给了桐乡,包括朱德赠送的行军床,徐向前、秦基伟、康克清、伍修权题词原件等重要物品。

摄制组用脚步实地“丈量”寻找素材

四川通江的王坪烈士陵园。

  梳理革命先辈不凡的一生,书写容易,但转化为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缺乏素材。导演吴芸先后执导《无衔女将张琴秋》《沈泽民》两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她依旧历历在目。

  《无衔女将张琴秋》筹备拍摄时,摄制组来到桐乡市档案馆,发现张琴秋的遗物寥寥无几,而石门镇的张家老宅,也只剩下一片废墟。摄制组意识到,这是一场硬仗,而且是一场不得不打的硬仗!

  于是,从2017年初启动拍摄,历时两年,摄制组沿着张琴秋当年的革命足迹,辗转北京、上海、甘肃、川陕、鄂豫皖等地,访问了众多党史专家、老红军及张琴秋的家属、亲友、同事等众多嘉宾,拿到第一手翔实的资料。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沈泽民》拍摄前——沈泽民牺牲时年仅33岁,这本就是非常短暂的人生。而且,面对沈泽民的孙辈从莫斯科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复印回来的几页尚未翻译的档案,以及十数张沈泽民早年照片,目之所及,已是全部资料。

  原以为缺乏资料是最大的困境,没想到,2019年11月20日《沈泽民》开机仪式结束后不久,就是一场持续了3年之久的疫情。摄制组只得想方设法、见缝插针,先后去到了乌镇、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湖北红安、武汉、北京、广州等地。

  为了让纪录片能够经受住历史检验,摄制组紧扣每个细节、每条证据链,力求每句话都能找到史料支撑,这就需要大量口述访谈和史料梳理。

  “我们与沈泽民战友们的子女取得了联系,希望通过第三视角的讲述,有效补充我们对于沈泽民的了解,但遗憾的是,未及采访,有几位因病离开了人世。”杨国萍说,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无疑是一场“抢救式”的史料收集与保护。

拍摄是一次次的“历险”,亦是一场精神涤荡之旅

  历时8年的拍摄,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无衔女将张琴秋》拍摄期间,摄制组一路追随张琴秋的脚步,曾星夜翻越大巴山,经陕入川。“因为想尽量多挖掘一些内容,我们的每一站,都拍得非常细致,导致耽误了时间。”吴芸回忆,夜幕下,一车人绷紧神经,行驶在完全没有灯光的山路上,最后总算平安到达旅馆,时间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多。

  在距离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46公里的沙溪镇王坪村,坐落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亲自选址的烈士墓地。

  循着山路,走上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在满眼碧绿衬照下,举目所见,白色墓碑群苍凉而豪迈,令人肃然起敬,2万多名红军将士在此长眠。“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也是我们深受教育、心灵不断受到涤荡的过程。”《无衔女将张琴秋》《沈泽民》编导钟天这样定义这段特殊的经历。

  在《沈泽民》开机仪式上,吴芸曾说:“我们拍摄纪录片,除了回顾历史,更要照见现实。”疫情3年与拍摄、制作、奔走审片、修改的3年相重叠,个中有着不为人道的艰辛,但更多的是一路的感动与成长。

  “能够拍摄完成这两部纪录片,我很荣幸。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还有革命先烈面对历史选择的果敢担当、面对磨难的坚韧豁达,以及始终忠于信仰的执着,这是我永远的精神财富。”在吴芸看来,那些历史的折痕,会通过纪录片一道道刻进人的心底。

用艺术精品讲好桐乡的红色故事

  精益求精的追求,贯穿纪录片始终,体现在拍摄制作的方方面面。2022年4月,纪录片《沈泽民》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办审查,获理论文献片播映许可证。之后,又经过重重修改,达到央视播出标准,并于2023年8月5日至7日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

  红色,永远是我们最耀眼的底色。如何将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变的命题,也是桐乡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我市对桐乡籍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茅盾、沈泽民、张琴秋,以及为中共一大召开作出贡献的王会悟等同志的生平事迹,以整理文史资料、举办展览、出版传记、拍摄纪录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整理梳理和总结回顾,通过出台《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等,大力支持红色文化精品创作。

  一批红色题材作品也由此“破土而出”——其中,纪录片《王会悟》《沈泽民》、电影《丰子恺》在央视播出,大型原创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秀水泱泱》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纪录片《无衔女将张琴秋》《王会悟》分别获得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记录,只为永不忘却。革命先辈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信仰炙热纯粹的奉献,值得今天的我们为之歌颂,为之学习!

  摄制组在沈泽民曾任教的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旧址(现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取景。

照片由受访单位供图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