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乡村里的诗情画意

2023-12-21 09:48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徐玲芬

  年少时,一心要走出乡村,去往城市读书工作,向往诗和远方。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久居城市的我们,一心想要回归乡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

  今年春天的某日,我特意相约儿时一起长大、一起外出读书工作的姐妹仨,驱车回到老家龙南村,来一次真真切切的乡村游。

  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龙南村星石桥。村中最显眼处是一幅画在墙上的巨幅水墨画,描绘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星石桥小集镇的面貌。南沙渚塘两岸的小桥流水人家,一一展现眼前,如一幅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多么熟悉啊,我们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赶集,天天走过的星石桥,就这样昨日重现。

  创作这幅画的是我小学同学徐仁荣,他是应村里之约而专门创作的。画这幅画可不容易,仁荣凭着记忆,又多次请教当地老人,把三四十年前的星石桥集镇场景,先认真画在宣纸上,然后,又将纸上的风景,搬到临街的白墙上。

  他架起长梯,挥毫泼墨,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创作,方才完工。星石桥的村民们都来围观,并从画里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家。一幅画,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乡愁。

  当村书记将仁荣那幅画在宣纸上的长卷展开给我们欣赏时,我们也在画上找到了曾经熟悉的鲍先生家、沈老师家、张老师家……

  还有那时经常坐航船去崇福县中读书时的轮船码头,往事历历在目。姐姐找到了她和姐夫结婚时的老屋,老屋面向南沙渚塘,当年,她就在这里,成为了幸福的新娘。一晃已入花甲,时光如流水,多少回忆,都凝聚在了这一幅画里。

  在艺术乡建的今天,龙南村提出了打造“诗画龙南”的美好愿景,而这一幅星石桥版的清明上河图,正是一个颇具意趣的创举。与这幅星石桥版清明上河图遥遥相望的,则是村里最大的人文看点——鲍月景艺术馆。

  “六法于心出神笔,一生隐世淡功名。”鲍月景(1890年-1980年)一生酷爱绘画,以工笔仕女画著称于世,影响深远。鲍先生长居星石桥乡间,一生布衣,终老故里,身愈隐而名愈远。幸运的是,我们姐妹仨小时候都曾见过鲍先生,依稀记得他一袭青衫、长须飘飘,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

  两年前,鲍月景艺术馆建成开馆,成为龙南村最引人注目的人文景点,参观者络绎不绝。

  诗画龙南,除了画,当然还有诗。就在一年前,高桥街道首家乡村诗社“龙吟诗社”在龙南村悄然诞生,30多位土生土长的龙南村诗人,组成了一支乡村诗人队伍。诗社创办了公众号《龙吟诗刊》,立足乡村,讴歌乡村,现已推送50多期,创作了700多篇诗作,并公开出版了第一部乡村诗集《龙吟诗集》。

  诗和远方,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美丽乡村。

  ○徐玲芬 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江南三书”(即《江南物事》《行走江南》《江南情调》)以及《丰子恺缘缘三部曲》等10多部散文集。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