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百年前的这封“情书”

2024-01-04 09:38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清 风

  1923年夏,张琴秋从上海爱国女学毕业以后,凭着自己对美术的爱好,考取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可是到南京美专报到不久,她就患上了严重的伤寒病,无法上课学习,只好请假回家疗养。

  张琴秋时年19岁,风姿秀美,芳华正茂。她出生于崇德县(现属桐乡市)石门镇一个旧式家庭,童年时就读于丰子恺姐姐丰瀛创办的振华女校。后考入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两年,因不满学校落后的风气,转入上海爱国女学插班学习。

  张琴秋从南京回到石门湾,此时家庭经济状况已经衰落,没有余力继续供自己读书,尤其是兄嫂,对自己读书一向啧有烦言。为体谅父母的困难,缓和家中矛盾,张琴秋待身体稍稍康复,就到镇上的振华女校代课教书。这段时间,从学生变为教师,张琴秋开始接触社会,从石门湾这个古老小镇目睹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了解底层百姓的苦难。

  此时的张琴秋,看到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社会上的种种不公现象,内心十分苦闷,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前途和希望茫然无解,热切渴望有人能指点迷津。为此,她常常想起远在南京的沈泽民——那位在自己患病期间给予细心照料的乌镇青年。他丰神俊逸、才华横溢,想起他,张琴秋的内心就升起一股莫名的温情。

  沈泽民,1900年出生在桐乡乌镇,是茅盾(沈雁冰)的弟弟。张琴秋转学到上海,是受其小学同学孔德沚的影响,而孔德沚就是茅盾的夫人,他们夫妇当时在上海生活。茅盾兄弟都是中共党员,在上海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来到上海的张琴秋,正是通过孔德沚认识了茅盾和沈泽民。

  张琴秋负笈南京之时,恰好沈泽民受上级委派,要到南京建邺大学任教,真实目的是到南京发展党的组织,于是两人结伴同行。这次南京之行,使两位操着共同乡音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接触了解,恋爱的种子在此时萌发。沈泽民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文才使张琴秋十分敬佩,对自己患病期间的关照更使张琴秋十分感激。对张琴秋来说,沈泽民既似师长也是挚友。

  于是,张琴秋就在石门湾的家中给沈泽民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泽民先生惠鉴:

  金陵患病,多承照料,不胜铭感。别后回乡延医服药讯即痊愈,今在母校石湾振华女子小学代课。数月来目睹天灾人祸,遍地哀鸿,生灵涂炭,田园荒芜,学校也因战乱频繁,时时停课。更有甚者,妇女处于水深火热之黑暗深渊,同学杨秀珍、沈杏娟等均因不满封建买卖婚姻被迫投河溺水而亡……总之,苦海无边,长夜难明,平时与学友同事谈及此情此景,莫不痛心疾首,然又回天乏术,无能为力,但琴秋则以为人定胜天,也定能胜天,但不知如何才能胜天,俾人怎样才能跳出苦海,琴秋无知,百思不得其解。先生雄才,博学多识,望有以教我。不胜盼祷。专此即请教安。

  这封信文字典雅隽永,洗练畅达,显示了张琴秋深厚的文字功底。短短两三百字,年轻张琴秋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黑夜盲行的苦闷跃然纸上,革命意识的觉醒和萌芽,也初见端倪。

  后来两人终成眷属,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封信看成是张琴秋写给沈泽民的第一封情书。诚然,用现代的眼光看,也许算不上情书,它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欲说还休那样的情词蜜语,有的是作为觉醒的进步女青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以及对革命真理的求索。只在信尾,作者对沈泽民的赞赏和渴望指导帮扶的热切心情,吐露了心曲,我们不妨把这封信看作是张琴秋主动抛向沈泽民的一个感情绣球,这也反映了青年张琴秋大胆、直率的性格。后来她成为铮铮铁骨的红军女将,其来有自。所以,这不是普通的情书,是革命家的情书。

  收到张琴秋的信,沈泽民十分高兴,他很欣赏张琴秋的叛逆和进取精神,在积极回信的同时,给张琴秋寄去了《新青年》、《妇女之声》等进步书刊,从此两人鸿雁传书,感情进一步升温。蜗居一隅的张琴秋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进步书刊,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列理论,并用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

  在另一封给沈泽民的信中,张琴秋探讨了妇女解放问题。她写道:“阅读大扎及《新青年》等书,茅塞顿开,琴意亦以为妇女欲冲破黑暗,解脱桎梏,必须自身在经济上谋求独立,争取人的权利。”接着她谈到了个人家庭问题,对其外出求学,兄嫂越加反对,父亲也出面阻挠,母亲虽支持,但无能为力。她说:“至于琴则坚决抵制封建买卖婚姻,坚持赴沪攻读……决不妥协!”这里我们推测张家有要把女儿择婿出嫁的意图。显然,在沈泽民的影响下,此时张琴秋“争取人的权利”的思想已经成熟,不再被封建家长制所囿。

  恰巧这时,沈泽民已经调回上海,担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兼任山海《民国日报》副刊编辑。张琴秋便下定决心,辞掉了振华女校的工作,根据沈泽民的建议考入上海大学读书,时间是在1924年的春天。

  此后,张琴秋常到沈雁冰家里做客。在沈家,她深受沈氏兄弟革命热情的感染。沈泽民非常关心张琴秋的进步,一步步地领着张琴秋迈入革命的大门。脱离了家庭的羁绊,张琴秋心情大为好转,革命热情也空前高涨,她和向警予、杨之华等一起,积极投身社会革命活动。在共同的革命实践中,张琴秋和沈泽民的恋情持续发展,终于在当年的11月结婚,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婚礼是新式的,没有大办婚宴,没有铺张的仪式,只是两人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结婚照,以作纪念。他们的新房在上海市宝山路顺泰里14号楼上。

  就在结婚的同月,张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跌宕坎坷、波澜壮阔的革命和政治生涯。

  如今,正好100年过去了,我坐在石门湾的家里,反复诵读家乡先贤的这封“情书”,赞叹它的语言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张琴秋和沈泽民的爱情故事、革命功勋,值得家乡人永远传颂和缅怀。

  ○清风 医务工作者,业余喜阅读、写作。桐乡市作协会员。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