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桐乡>文学

树寿千年

2024-01-11 09:4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徐玲芬

  当我们冒着细雨,走进濮院时尚景区,走到那一棵宋代古银杏树下的时候,分明感觉到,今天是来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银杏之约。

  想起10年前的这个时节,我和桐乡市女作协的姐妹们相约到濮院古镇采风,就是在这棵宋代濮凤手植的古银杏树下,同行的摄影家徐建荣老师,为我们拍下了一张有纪念意义的集体照。那一日,阳光明媚,满树杏叶金黄,玲珑剔透。整个三中校园,沐浴在一片金色里。姐妹们的笑颜,也定格在这一片金色里,灿烂如昨。

  而今,10年过去了,濮院古镇早已旧貌换新颜。曾经的三中校园,已然成为古镇新景区的核心地带,而那两棵宋代银杏,无疑是景区内最具历史传承、最有传说故事、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标志物。在我看来,到了濮院古镇,不看一眼这两棵古银杏,还真不算是到过濮院了呢。

  关于这两棵古银杏的来历与故事,老濮院人家喻户晓,如数家珍。相传它们为濮院开镇之祖濮凤手植,距今800多年。仅这一点,就令人肃然起敬,津津乐道。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濮院古镇拥有这“两宝”,何其幸哉!

  细算起来,像这样的古银杏,在我们江南大地,已为数不多,我见过的有嘉兴凤桥石佛寺的两棵古银杏,新塍小蓬莱的一棵被称为“嘉兴树王”的古银杏,都有1500多年历史。还有乌镇的一棵被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写进诗词里的“唐代银杏”。其他还有太湖东山古银杏以及长兴的十里古银杏林。千载古银杏,实是罕见。试想,经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古树能够幸存下来,多么不易。人生百年,树寿千载,这是多大的造化呀!

  今天,我们是在冬日的风雨中与之相遇。站在树下仰望,这参天的大树,犹如一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时间在这里凝固,历史在这里定格。千片万片金色的银杏叶,在雨中变得深沉而稳重。就如国画家用单纯的藤黄显然不够,而要加上一点点淡墨,方才显得高级一般。风吹来,雨打来,黄叶飘落满地,前赴后继。而树上依然挂满金色的羽衣,似乎永远落不尽。大树无声,大爱无疆。阅尽尘世沧桑的古树,一如老僧入定,是那样笃定、安静,不动声色。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居民的搬迁与进出,镇区面貌的弃旧与换新,古老的传统与时尚的濮院,曾经的机梭声声,日出万匹绸,今日的濮院毛衫,衣被天下……一切的一切,我相信,这古老的银杏树,是最有资格的见证者。虽然纵有千言万语,树依然不发一言,但千载以降,它始终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不就是濮院这座千年古镇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一个明证吗?

  一切的存在,皆有渊源与使命,树亦然。正是根植于这片丰润的土地上,才有这样的“树寿千年”,跨越时空,成为历史与现实的接引者与记录者。这是它的使命,也是它的荣光。

  我们在整个景区游览了一遍,将灿烂的古镇风光装满手机和相机。面对眼前的那树、那花,那桥、那水,那街、那巷,深感古镇开发到了濮院,真可谓“天花板级”的了,实在叹为观止,意犹未尽。当我们重新回到银杏树下的时候,雨渐停,风更紧,冬天是真的来了。我听到树叶在风中发出的呼呼声,恍惚间,分明是那来自远古的历史回响。

  ○徐玲芬 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江南三书”(即《江南物事》《行走江南》《江南情调》)以及《丰子恺缘缘三部曲》等10多部散文集。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