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健康>医疗·保健

不开空调、喝水少,八旬老人热中暑

2022-07-15 08:44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黄明珠 通讯员 宋娟芬 顾志强 周丽平   编辑: 沈乐易

  整天待在家中,也会中暑?近日,市第二人民医院便接诊了这样一名患者。

  原来,年过八旬的市民王大爷患有老年痴呆症,一直在老伴的照顾下生活。连日来,我市进入高温天气,王大爷的老伴为了省钱,只在每晚入睡前开一会儿空调,其他时间都不舍得打开空调。同时,为了减少王大爷起夜上厕所的次数,老伴限制了他的喝水量。

  天气炎热加上喝水少,如此折腾下来,王大爷无精打采的,家人感觉老人状态不对,一摸额头才发现体温很高,于是立马将他送往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检查,王大爷被诊断为中暑。

  接诊医生告诉其家属,中暑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环境,天气炎热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环境也会引起中暑。

  一天内,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接诊了6名重症中暑患者;74岁老年患者被发现晕倒在沟渠,送至市中医医院时体温已达41℃;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摔倒在路边的老年患者,臀部已被路面严重烫伤……连日来,我市各大医院接诊了不少中暑患者。

  医生表示,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及时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帮其解开衣服,往身上浇些凉水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患者出现肌肉痉挛、抽搐、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

  “中暑是因为高温引起了人体体温调解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严重的可能会患上热射病,出现昏迷及脏器损坏等。”医生提醒,应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室外活动或工作尽量每天不要超过8小时,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最好喝含有钾盐、钙盐的防暑降温饮料。

  此外,市民还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例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年老体弱者、孕妇、有心血管病史者应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10时至16时外出。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通俗来讲就是重症中暑,主要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使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热量积蓄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等症状,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可达40%至50%。而高危人群如高龄老人,致死率甚至更高。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热射病的产生与高温、高湿、无风等3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出现热射病。

  每年7至8月是热射病高发的时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尽量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间段出门,出门时戴好帽子,备好遮阳伞,多喝一点淡盐水。一旦有人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马上转移到通风阴凉处,用冷水擦拭皮肤,并及时送医。

  有哪些表现?

  1.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时发病。常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中,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初始出现谵妄、癫痫发作及各种行为异常,严重可出现高热、昏迷、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急促和肺水肿,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

  1.避免高温出行。降低户外运动频率。出门要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服装,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

  2.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滴丸、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尽量避免在11时至16时这个时间段外出。

  3.多喝水。普通人应根据气温高低,每天补充1.5-2升水。还可选择饮用茶水,因茶叶中含钾量较高,能帮助保持体液的电解质平衡。而运动者则应该在运动前1小时和前10分钟均饮水200ml,切勿等口渴了才喝水,运动后也要及时喝水、补充盐分。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高温高热时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容易造成胃肠痉挛;切忌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样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机体更加缺水。

  4.饮食清淡。尽量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可为身体适当补充水分。

  除此之外,还应摄入多种营养的饮食,包含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物,含镁、钾的电解质饮料等均有利于降低中暑概率。保证充足睡眠,夏天昼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能有效预防中暑。

  (来源:新华网)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