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民生
为酒席“瘦身”,让乡情升温

一张菜单的“缩水”之旅

2022-10-11 08:3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杨文婕   编辑: 沈乐易 发表于:  浙江桐乡


  在农村,婚丧嫁娶、满月上梁都是大事,大家都习惯邀请亲朋好友,摆几桌宴席。酒席渐渐成为维系传统乡村社会关系的纽带。

  曾几何时,去农村吃酒席让人惊呼“太壕了”,菜品多、菜价贵,剩得越多,主人家越有面子……“讲排场”“争面子”变成办酒席的“既定标准”。但如今不少人会发现,酒席似乎少了以往的奢靡,多了文明的清新。“茅台”“五粮液”等高档名酒被“请”下了桌,大龙虾、石斑鱼、帝王蟹等高档菜肴也大多被换成家常美食。

  几千元的豪华酒席,如何“缩水”成为一桌平常佳肴?

  “面子风”转“文明风”

  蹄髈、羊肉、鲈鱼……一桌22个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冷热皆有。喝的不是茅台酒,吃的也不是帝王蟹,全是最地道的桐乡味。

  日前,家住洲泉镇合兴村的俞伟良为女儿在文化礼堂喜宴厅操办了一场婚宴。

  没有过多的海鲜,但每桌1500元的“瘦身”酒席却让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菜品很丰盛,还不浪费,不比几千元的‘海鲜宴’差。”不少人夸赞。

  看到宾客的笑容,俞伟良紧张的神情才放松了下来,自己坚持的文明办酒得到了认可。

  酒席的规格关乎“面子”。但俞伟良坦言,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席不应讲究排场,自己还是党员,理应响应文明办酒的倡议。

  这一想法,得到了女儿的大力支持,两人想尽法子给菜单“瘦身”。划去大龙虾,用鲈鱼即可,每桌一瓶平价葡萄酒……菜单一遍遍更新,直到酒席前一晚才最终敲定。“减去硬菜,多几道家常菜,既不浪费食材,大家也吃得开心。”俞伟良说。

  现场,每位客人还收到了一份伴手礼。“伴手礼是吃席的习俗,但之前动不动就是八大件甚至十大件,奢侈不说还不实用。”俞伟良告诉记者,和女儿商量后,决定一切从简。“简单大方,这份伴手礼我很喜欢。”来参加酒席的小朱说。

  这样一场酒席需要多少开销?俞伟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菜品、烟酒加上伴手礼,林林总总算下来也就6万元左右,可比过去节省了不少。

  既不失面子,又省了票子,这样的酒席谁不说好。如今,像俞伟良这样选择在农村文化礼堂喜宴厅办酒席的并不在少数。

  在各地文化礼堂喜宴厅出现之前,村民大都喜欢在自己家里摆酒。酒席上选用些什么菜从来都不讲究章法,今天这家办了,明天那家办了,大家比来比去,菜品数量一次比一次多,也越来越昂贵,层层叠叠到后来没人动筷,只好倒掉,一次婚宴办下来花费十几万元都算是小数目。

  眼下,桐乡正以农村文化礼堂作为移风易俗主场、以喜宴作为移风易俗主要突破口,让农村家宴办成文明家宴。“村里有了统一规定,家家户户一个样,大家就没了攀比心。”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推进移风易俗,每家都是受益者。

  “现在全村的婚丧嫁娶几乎都在这里办,既简单又热闹,既省钱又实惠。”洲泉镇岑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庄建学指着不远处新落成的文化礼堂说。

  自治润人心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如何遏制住这股奢靡之风,以一种老百姓都能接受的方式传递文明理念,成为推进移风易俗的关键。

  当记者再次走进崇福镇上莫村文化礼堂喜宴厅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墙上“崇福镇文明办酒示范中心”的铜牌格外显眼。

  时间倒回5年前。2017年,上莫村率先向奢靡之风开刀,将“文明餐桌”写入村规民约,成立由村干部、三小组长、老干部组成的文明餐桌评判团,打响了一场“文明评判+村规民约”双拳出击的移风易俗“战役”。

  “酒席标准降下来了,伴手礼开始走向简易化。铺张浪费少了,越来越多村民开始主动接受文明办酒理念。”谈及5年来的成效,上莫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汤跃丰如是说。

  “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关键在人,显然,作为“三治融合”发源地的桐乡有着天然优势——充分发挥自治力量,激发群众主体的内在动力,让“礼”内化于心。

  这是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

  坚持婚事新办、不为儿女办满月酒、从简办丧事……多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一分队队长王现萌和妻子汪娟时刻以党员标准践行移风易俗,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身边不少朋友也开始践行文明新风,两人还荣获全省“最美家庭”称号。

  这是制度机制的强化约束——

  洲泉镇屈家浜村集众智出台《移风易俗十八项举措》,后塘村制定了8份菜单供村民选择参考,大麻镇崇益村组建了一支移风易俗督察组……越来越多村民大会将“文明餐桌”写入村规民约,“节俭办酒”纳入“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办法,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互动,带来了“1+1>2”的效果。

  这是宣传方式的创新引领——

  文艺骨干、乡土能人精心编排的“三跳”、花鼓戏、“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受到了广大群众热烈追捧;身着秀禾服,尊传统礼制,行婚典之仪,用简朴、文明定格浪漫的新式集体婚礼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潮。

  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星火由此燎原

  一直以来,桐乡将移风易俗摆在了重要位置。

  2017年,桐乡印发了《关于开展“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市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桐乡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市民弘扬新风尚、养成好习惯。

  《桐乡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排头兵行动方案》也明确,要深化移风易俗行动,推进文明好习惯养成。

  一项项举措的出台,态度鲜明、决心坚定。

  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在深入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当下,桐乡正赋予移风易俗更多内涵,不止是“规范酒席办理”,更是“助力共富共享”,不仅是推动共同富裕,也是引领文明风尚。

  我们看到了提升幸福度而带来的获得感。崇福镇上莫村村民杨炳坤打算节俭办上梁酒,每桌控制在1000元左右,并用小红包代替伴手礼。“不仅少花了精力,省下了不少酒席钱,更减轻了以后村坊邻居往来之间的‘人情债’!”他说。

  我们看到了培养自觉性而激发出的道德感。大麻镇黎明村村干部袁海杰按照“示范菜单”办婚宴,本以为会“丢面子”,可是事后村里老人和亲戚朋友都夸赞他,并表示年轻人就要继承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我们看到了赋予自主权而共筑的共富路。今年,桐乡探索建立移风易俗专项发展基金,呼吁村民从简办席,将节约的费用捐入共富基金,促进助学、助医等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在全市首个移风易俗共富基金成立仪式上,洲泉镇义马村乡贤褚炳建捐出了儿子“文明婚宴”节省下来的5万元作为公益基金。

  诚如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嘉兴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顾骅珊所言,移风易俗创新与积分制、共富基金相结合,体现了省域文明新实践的微观图景。

  如今的桐乡,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