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人物
浙江百家律师事务所主任冯震远获评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系列评选“十大法治人物”

用初心照亮法律服务之路

2021-04-26 09:00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见习记者 肖芳/文 中心记者 潘竞毅/摄   编辑: 金悦欢

  冯震远近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法律文件汇编》一书。

  近日,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系列评选结果出炉,桐乡登上两个榜单。其中,“三治融合”经验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入选十大法治事件;浙江百家律师事务所主任冯震远入选十大法治人物,是20名候选的法治人物中唯一一名来自律师行业的候选人。

  浙江百家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5年,冯震远担任律所主任。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他和律所早已成为业内的一块金字招牌,他本人曾获评全国优秀律师、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百家律师事务所则获评浙江省优秀律师事务所、浙江著名律师事务所等。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冯震远一直兢兢业业,扎根于基层律师工作岗位。他是法治中国、法治浙江建设进程中的亲历者,也是全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强依法行政的见证者。

  日前,记者专访了冯震远,倾听他在律师执业路上的初心故事。

  “这是我等候了30年的声音”

  2014年10月的一天,冯震远作为浙江律师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刚结束在香港举办的“两岸四地青年律师论坛”,又匆匆赶往合肥参加第十二届华东律师论坛。那天的工作结束时,天色已晚,在开车回桐乡的路上,冯震远已被出差和工作的疲惫裹挟,突然,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让他的心情激动难抑。冯震远泪流满面:“这是我等候了30年的声音。”

  收音机里播放的消息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出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依法治国是冯震远长久以来的愿景。

  时间指针拨回1984年,20岁的冯震远初到桐乡县司法局工作,报到当天就被派到虎啸乡(现属崇福镇)蹲点,为实施“一五”普法调查摸底。3个多月的时间里,冯震远和同事吃住在农村,走遍各个村,完成了一份关于中国南方农村法律知识、法律认知和法律执行情况的报告。冯震远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法治能够改变中国,尽管当时的农村文化程度不高,但讲规矩是中国人普遍信奉的观念,这就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而这种改变,关键要从依法行政做起。

  3个多月的普法调查经历让冯震远收获颇多,他学到了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到村民家走访时,他端起带着茶渍的大茶缸直接喝,和村民聊家常,这种和群众迅速打成一片的能力让冯震远在基层的法律实践更顺畅。

  2013年,在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嘉兴实现了“一村一顾问”全覆盖,由律师参与的法律顾问体系日趋完善。司法部和全国律协把这个举措称为“嘉兴经验”,而冯震远是这项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

  冯震远还积极参加以“三治融合”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县域法治”工作的探索和研究。2014年,他动员桐乡分管政法工作的相关领导去到北京,和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法律人士聚在一起,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法治高端论坛。其间,一篇介绍桐乡经验“三治建设”的论文,在论坛上引起极大反响。第二年,冯震远又成功推动全国“县域法治”高峰论坛在乌镇召开。

  这些年来,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冯震远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嘉兴市人民政府等部门的法律顾问,冯震远倾力为依法治国相关工作奔忙,协助政府处理多项行政法律事务。

  基层普法工作关乎民生。冯震远创新普法方式,全力推动普法工作落地。近年来,他担任嘉兴市“八八战略”,“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员,举办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依法治理的能力——法治思维的十二项原则》等广受欢迎的讲座。近3年来,冯震远带队开展了100多场法治讲座,主要面向政府官员、基层群众、学生等人群。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法治讲座都是公益性质,冯震远自费带领团队开展,将普法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的各个角落,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近年来,桐乡法治建设硕果累累。年过半百,两鬓已有些许白发的冯震远说:“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到了上“前线”冲刺的时候,我得撸起袖子干得更卖力才行。”说这话时,冯震远仿佛还是30多年前那个壮志满怀的青年。

  “为人民服务”是深植于他内心的信仰

  多年来,冯震远关注弱势群体,在扎根法律行业的同时,他一直热心公益。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为外来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不图任何经济回报。

  冯震远给记者讲述了20多年前的一件事。1995年的一天,冯震远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男孩因父母情感破裂被遗弃在房门反锁的房子里,小男孩靠好心人递进来的食物充饥,对着镜头哭喊着:“妈妈,你在哪里……”这句哭喊穿过荧幕,激发了冯震远心中翻涌的正义感——“我要帮助这个孩子!”第二天,他一早赶到电视台,表示愿意无偿为男孩提供法律援助。冯震远对着镜头表示,希望孩子父母能担负起责任,否则他们遗弃孩子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最后,通过律师与记者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妈妈回来了。

  这件事让当时的冯震远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那就是去帮助更多需要法律庇护的弱势群体,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一束光。

  多年来,冯震远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业界已产生较大影响。他创建了“新青年”公益法律服务团队,实施“新青年,新农村”、“一米阳光”公益法律服务项目。从2011年起,“一米阳光”公益法律服务项目累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达6万多人次、免费代写诉状等法律服务上万件,被评为省优秀公益法律服务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能在第一时间给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冯震远和同事一起搜集整理了从中央到地方与疫情防控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经过近10天的辛苦忙碌,2月9日,90多万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法律文件汇编》一书编辑完成,“本来只想提供电子书,后来,好多人和我说纸质的更有用。当时,印刷厂关了,物流也停了,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最后自己掏钱把书籍印刷出来。”印刷完毕后,他第一时间免费将这套书送给嘉兴、桐乡需要的部门(单位)。此外,冯震远还积极开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2020年9月,冯震远被浙江省司法厅授予“抗疫最美逆行者”称号,今年1月,他又荣获司法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纪念白求恩》是冯震远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如今他还能全文背诵。他认为律师这个职业和白求恩大夫一样,都靠自己的专业服务人民。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冯震远最喜欢的一句话。在工作中,冯震远那股百折不挠、沉稳笃定的韧劲和愚公精神颇有相通之处,不管面对的案子有多复杂,他总是沉下心来一点点“啃”,不移除困难誓不罢休,而“为人民服务”既是冯震远深植内心的信仰,也是他外化于行的不竭动力。

  记者手记:

  初见冯震远,沉稳儒雅,声音洪亮。言谈中,他又平易近人,谈吐温和。在冯震远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东西就是书,办公桌后面是一排接近一整面墙大小的书柜,办公桌上、沙发扶手上也摆放着成堆的书。冯震远用略带歉意的口吻说:“不好意思,办公室太乱了。”他告诉我,堆在沙发扶手上的4摞近半人高的书是他这个月新买的,有近百本。冯震远家里的书有两三万册之多,他是个非常痴迷阅读的人,“但凡有点时间,我就喜欢和书相处,它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和书在一起感觉很富有,不孤独。”

  还有一个有趣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冯震远办公室的茶几上,放了满满七大盘的饼干、糖果。我疑惑地问:“这些东西是为了迎接访客还是您自己吃?”冯震远哈哈大笑:“我这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没有午休的习惯,午饭也是越简单越好,这些时间可以省下来工作。所以,这些饼干、零食是我的午餐。我平时不是在外面跑就是在办公室长时间埋头看案卷。”

  多年来,冯震远一直坚持一个习惯,案卷从不带回家。他说:“家是享受亲情的港湾,我喜欢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他珍惜时间,常年作息规律,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早上6点前起床。有时候,他早上6点多就抵达律所开始一天的工作。他非常享受同事和客人们来办公室之前的这段安静时光,他说可以一个人静心处理很多事务。

  冯震远说:“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好与物质无关。”工作之外,他喜欢阅读、看电影、摄影,还亲自导演过好几部普法宣传片,有一部还曾获奖。最近,在他的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他拍摄的花草植物和乌镇的风景,构图精致,颇有韵味。冯震远的内心始终怀有文人式的理想主义情怀,面对工作繁杂而毫无头绪时,乌镇是他短暂“逃离”的去处。“走一走乌镇的石桥,听一听流水,找家民宿住上一晚,让自己静一静,第二天再驱车回市区,继续一天的工作。”  片刻闲暇过后,冯震远又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