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人物

朱红燕:在乡村沃野释放代表力量

2024-01-24 09:3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俞歆婕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杨园村举行开笔启蒙仪式

朱红燕(左)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扎根基层10余年,如今作为乌镇镇杨园村党委书记,桐乡市、乌镇镇两级人大代表,朱红燕既听民声、汇民智,更解民忧、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誓言。

脚踏实地

做为民解忧的“奋斗者”

  “只有和百姓建立起信任,他们才会敞开心扉说实话。”每次来到村里,朱红燕就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了解村民的具体情况,在聊家常中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她不仅“身入”群众,更做到“心入”、“情入”群众,盯紧群众的“最盼”倾力而为,抓住群众的“最急”持续发力,瞄准群众的“最难”久久为功,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朱书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通上天然气?”“要帮我们和天然气公司协调一下……”不少村民向朱红燕提出加快开通天然气的需求。加装天然气的项目早在2021年就被提出,而且管道等施工材料已运到小区内,但迟迟没有动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朱红燕多次前往天然气公司进行沟通协商,了解到天然气公司是担心房屋结构达不到加装天然气的条件,开户率得不到保障。找到问题关键之处后,朱红燕以新丰南苑东区为试点,安排天然气公司技术人员现场入户测量,确认房屋结构符合开户标准。她又带领工作人员逐一上门排摸村民加装天然气的意愿,最终统计出约70%的村民同意安装。为了进一步打消天然气公司的顾虑,加快安装天然气的进度,朱红燕提出各退一步,说服天然气公司将开户率标准降至60%,同时提前和居民签订合同,收取安装费用。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目前部分村民家里已通上天然气,预计春节前能全部完工,开户率将达到85%。

  解决一件事,办成一类事。朱红燕将把这个成功经验推广到杨园村的其他小区,传授给其他行政村,为推进加装天然气工作提出了创新可行的建议。

建言献策

做为民发声的“代言人”

  “在工作中换位思考,踏踏实实想老百姓所想,努力做好老百姓期盼的每一件事。”朱红燕要求自己从群众角度看问题,把细枝末节都考虑周到。她牢记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通过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针对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常有群众反映看病时间长、药品短缺等问题,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因此,朱红燕提出《关于试行家庭医生数字化,打造身边“健康管家”的建议》。让一个家庭医生通过线上微信群或电话联系服务多个家庭,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的资源,不仅能让群众快速便捷地解决小病痛,还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出行作为“衣食住行”四大生活基本内容之一,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桐乡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停车难等问题突出。对此,朱红燕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设共享单车站点,既绿色环保又能方便群众短距离出行。

  此外,由于杨园村附近幼儿园搬迁以及乌镇镇龙翔联络处搬迁,村民在原有的公交站点下车后仍要步行几百米。因此,朱红燕建议增设公交站点,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她提出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重视教育

做发扬文化的“传承人”

  “杨园村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杨园先生张履祥‘耕读文化’的发源地。”对于杨园文化,朱红燕如数家珍。张履祥是清代入祀孔庙的九人之一,在农学和教育方面颇有建树。她认为,应该利用好杨园先生的名人效应,传承杨园先生耕读相兼的理念以及教育兴村的精神,弘扬杨园村本土文化。

  2022年,朱红燕积极对接志愿者资源、企业和社会组织资源,与乌镇镇社会工作站联合创办了杨园学院。她凭借人大代表的影响力和村书记的号召力,带动广大村民参与到杨园学院的各类活动中。通过开展暑期夏令营,寓教于乐,把农耕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她还积极弘扬传统礼仪,推动举办启蒙礼活动,让村里即将步入小学的新生在传统礼制中开启“人生第一课”。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都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好评。

  接下来,朱红燕还将致力于打造杨园文化共富村,探索以杨园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之路融学于游,让村民的精神文化“富起来”,让杨园先生的精神世代相传,让杨园村的文化根脉生生不息。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