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三农

让更多有情怀的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2022-09-19 08:23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庄菲菲   编辑: 沈乐易 发表于:  浙江桐乡

  刘国明的食虫植物园。

  高其锋的“杭皇菊”品牌产品。

  伊围生产基地的观叶植物。

  培育发展新农人,有助于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加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然而,桐乡的新农人们也面临着高风险、大投入、利润低等问题,如何走出一条突围新路迫在眉睫。

  一门高投入高风险的“生意”

  “小虫草堂”品牌创始人刘国明是崇福农创园的首批新农人。在2018年遭遇“水灾”之前,他从未想过,农创这条路走得如此艰辛。

  曾经的刘国明,头上顶着“国内食虫草第一人”的光环,仅仅因为起源于学生时代的热爱,就从石油系统毅然“抽身”。而现实似乎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食虫植物线上销售这条空白赛道上,他的“小虫草堂”一面世便掀起了国内食虫植物行业的热潮。

  随着线上销售进入高速发展期,2014年与崇福农创园签订合同前,刘国明真真切切“吃”到了电商发展红利。那时的他,对这个即将落成的生产基地充满了期待。

  生产基地分两期,包括23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和1.1万多平方米的连栋温室,总计近1.4万平方米。刘国明花费3年时间,前后投入了600多万,几乎掏空了他此前十年线上经营攒下的所有积蓄。然而,就在2018年夏天,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二年,一场夏季暴雨引发的“水灾”几乎将这一切毁灭。

  那时,园区低洼的地势和不完善的排水设施加重了他的损失,让刘明国的生产基地一下子损失了300多万元。而在今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少雨让基地的食虫植物“非死即伤”,损失预计在50万元以上。“做农业,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他感慨道。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伊围是淘宝网店“回声森林”的主理人,主营室内观叶植物。如今在崇福农创园,他和他的合伙人“焰火大叔”张源共同打理着“若慕植馆”和“翌源园艺”两块基地。而在2019年入驻园区时,他们的初衷是传统花卉的新品研发。

  “实践之后才发现很难。” 伊围说,新品种长达数年的研发周期和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欠缺让他很快放弃了这一想法。

  幸运的是,凭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8年平面设计经历培养的审美力,伊围的网店销量不错,去年更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但是,即便一直追逐风口,伊围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对于市场反响热烈的发财树、红掌等品种,他始终不会去迎合。

  现实还是理想?迎合还是妥协?这一抉择始终横亘在伊围的农创道路上。在最初进入园艺行业前,他也做过“园艺梦“,然而闷热潮湿的大棚环境、长时间的日晒、”灰头土脸“”皮肤黝黑“的常态,让他对园艺行业有了新的认识。现在,他对前来应聘的每一位求职者的第一句忠告就是“这可能跟你想象的园艺不一样”。

  寻找出路者

  在了解到周边地区相继成立农创客联盟组织后,御耕园家庭农场主人高其锋和其他新农人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希望组建一个类似农创客联盟组织的桐乡新农人联合会,为桐乡新农人建立一个“家”。“这几年做农业都挺不容易的,相互扶持才能有更大的机遇。”这名与农业打了十年交道的新农人,十分期待通过联合会的成立,达成新农人彼此间的互助帮扶。

  十年前从企业管理者转变为农业生产者时,火热的电商行业尚处于蛰伏期,正蓄势待发。高其锋算是第一批投身乡村双创蓝海的“吃螃蟹者”。从10株菊苗起步,他引种了效益更高的黄菊,自己育苗,改进种植方法,改良制茶工艺,开辟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将“杭皇菊”这一原创品牌卖出了口碑。

  多年来,高其锋始终坚持口碑效应。然而,随着线上平台日益壮大,流量与运营投入挂钩,像高其锋这样不愿意投入大量营销费用的商家被分配到的流量自然就减少。而线下,因为布局在景区,疫情下不景气的旅游业也迅速波及到了高其锋的实体店铺,销量大大减少。寻找出路成为高其锋眼下的迫切选择。

  人员流失困境

  俗话说,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个“苦活”,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在刚刚过去的这场加长版“三伏天”中,刘国明的生产基地流失了几名温室操作人员,而整个基地全部人员加起来也不过10人出头。

  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领域更早到来的老龄化、劳动力大量流失,这些用工难题困扰着以刘国明为代表的一批新农人。

  最近,伊围直播间里的主播离职了。即便他开出了9000元的月薪,远高于当地平均薪资,依然留不住这些本地年轻人。而外地的年轻人似乎也很难被吸引。最初选择来到崇福农创园创业,伊围看中的就是这里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不仅节省物流成本,还可以减少农产品长途运输中的损耗。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让当地的人才招引饱受上海、杭州两头夹击之苦,面临人员流失困境。

  电商的后疫情时代

  毫无疑问,疫情对社会业态都产生了影响,农业也不例外。“难赚钱”成为刘国明、伊围、高其锋等新农人们的共同痛点。

  去年春天,新增了8亩生产基地的伊围不会想到,今年同期的销售收入不足去年的三分之一,新建基地也成为了压在伊围心头的一块大石。一波热度的过气,仅仅只需一年,远比他预想的短得多。这其中,有园艺行业品种更新速度快、电商红利期消失等诸多因素。

  作为第一批农创园的新农人,刘国明这两年目睹了不断有创客进来,也陆续有创客离开,利润低、难赚钱是大部分创客离开的首要原因。刘国明依然坚守在这里,跟那些离开者不同,他在这里建设了大量生产设施,然而这些固定资产投入暂时还没完全回本。

  目前,伊围的生存法则是保证基本的生产和流水,在后疫情时代的电商行业里坚持下去。初入农创园时,刘国明曾写下“五年规划”,计划2018年建设观光主题园,走一二三产融合之路,后因各种不确定因素搁置。如果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他还是希望把这一计划重新提上日程。

  抱团求生

  一二三产融合不只存在于刘国明的“五年计划”里,也是高其锋背后的桐乡新农人群体对抗农创生存困境的破局之道。在这里,一二三产融合的方式被细化为农文旅融合。

  某种程度上,疫情带动了周边游。今年的五一假期,桐乡以一锅野火饭烧出了千万元的“钱”景。与此同时,“双减”政策之下,农村也成为了学生寻求知识的广阔天地,研学游大热以及农文旅融合一时成为农创行业的新风口。

  农文旅融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又如何避免同质化?无人知晓,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但高其锋他们试图找到一条可供后人复制的样板路。在此之前,“桑在云间”品牌主理人张静惠则正在探索一条通过挖掘本土蚕桑文化的突围新路。而桐乡不只有蚕桑,还有麦秆画、蓝印花布、竹刻等乡土特色。

  “能不能形成‘一基地一特色’的格局,通过基地的抱团串联成一条农文旅融合的旅游线路。” 高其锋提出了一种设想,这种模式不仅有益于挖掘和推广本土文化,也许还能带“活”如今不温不火的农创行业,让“小而美”的基地通过抱团赢来更大的发展。

  当然,依托抱团形成的强大合力,习惯于“单打独斗”的新农人在需求对接上也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新农人联合会成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社会团体去对接更多有效的资源。” 高其锋说。

  记者手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自愿地回到农村并从事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然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政策利好、线上销售火爆等机遇背后,也伴随着投入大、利润低、回本难等风险。面对农业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情怀”二字是支撑这些新农人走下去的重要因素。如何让这些有情怀的新农人走得更远?需要引起更多重视和思考。

  为了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近年来,桐乡一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双创工作,支持新农人创新创业,率先探索以镇域为单位的农业农村双创平台建设,个性化制定农村双创发展方案,形成“一镇一平台一方案”孵化体系,为农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信不远的将来,在桐乡,越来越多新农人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