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三农

三十而立|一个桐乡“米老头”的奋斗史

2023-03-10 08:30   来源: 桐乡发布    作者: 记者|庄菲菲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1993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沿用了563年的“桐乡县”正式更名为“桐乡市”。同年5月4日,桐乡隆重举行撤县设市庆祝大会。

  由“县”变“市”,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是桐乡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方位的变革。30年来,桐乡儿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发展业绩,创造了令人称赞的“桐乡速度”,桐乡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全面反映桐乡撤县设市3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推出撤县设市30周年系列报道《三十而立》,全面展现桐乡30年蝶变。

  他种过桑、养过蚕,倒腾过榨菜,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全省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桐乡地区第一台插秧机……跟土地长年打交道、琢磨了一辈子种粮效益,又在60多岁的年纪将“直播”开进了水稻田。他叫糜学江,是桐乡市石泾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专业种粮20年,一个土生土长的桐乡农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糜”。

图片

1 职业农民养成记

  在2003年意外拿到62亩地成为种粮大户前,老糜从未想过,种田还能成为一份职业,一份能干一辈子的职业。

  老糜今年虚岁63岁,是屠甸镇和平村人。和平村坐落在长山河南岸,因为地势低洼,加上水系发达,直到2013年还饱受水患困扰,被称为“桐乡盆地”。当年年底,屠甸镇投资1800万元用于圩区改造工程,涉及和平村闸站新建和改建、圩堤加高加固、水系改造提升等防汛建设内容。从此,水患变“水利”,粮田变“良田”。

  老糜有不少承包田就位于这片区域,在这块种粮条件优越的土地上,这位如今的“职业农民”培育出了多款让他引以为傲的优质大米。

图片

  追溯老糜的奋斗史,起点在2002年,这一年是桐乡撤县设市的第10年。10年间,老糜所居住的屠甸镇,羊毛衫产业从零星几个家庭小作坊起步,渐成气候。而同村的村民,开始陆续进厂打工。

  彼时的老糜依然在家做着专职的“业余农民”,一个人经营着家里的六七亩田地,农闲时还得将自家腌制的榨菜拉去省外兜售以挣点外快,一年到头忙得脚不沾地,收入却远远匹配不上付出的辛劳。

  老糜开始琢磨出路。此时,屠甸的羊毛衫产业发展愈发红火,当地党委政府开始积极筹备工业园区的建设。老糜从同村村民口中得知有闲置土地待租的消息,他当即拿下了这62亩土地开始种粮,从一名业余农民进阶成了职业农民。

  从几亩到几十亩,承包土地面积扩大十倍,原本的经营方法已然不能完全适用。此时的桐乡,职业农民的概念尚未形成,种粮大户初登历史舞台,但规模都还不大,可以说,在规模种粮上,老糜并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

  靠着一本《种粮日记》,一空下来就去参加各种展销会和培训会,几年下来竟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规模种粮经验,还购入了全市第一台插秧机。说起这事,老糜至今依然略显得意。

图片

  虽说是农民出身,但老糜始终觉得自己挺“时髦”。时间行进到2007年,因为工业的发展,种粮比较效益的降低,人们开始大量地进入工厂,刚开始还兼顾打工与务农,随着年纪增大开始无暇顾及,不少土地闲置。在鼓励适当规模经营的政策背景下,全市掀起了土地托管的热潮。

  当承包田面积扩张到一定程度,农业现代化转型就成了必由之路,老糜的农机仓库开始大规模扩充。从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到植保机械,机械时代的到来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中解放出来。随后,数字农业浪潮滚滚而来,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农业生产力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图片

  以植保用具为例,从昔日的“肩上背”到如今的“天上飞”,二十年间的变化让老糜倍生感慨:以前一人一天打不完10亩,如今的2人400亩用不了一天,种粮这事,有奔头!

2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粮足天下安,要端稳饭碗,关键还是在于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种粮效益低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种粮户:因为粮食属国家战略物资,20年间,我国始终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但远远赶不上农资、人工、土地租金等刚性成本上涨的速度。

  近年来,为了鼓励种粮,国家出台一系列稳粮政策,加大种粮的补贴力度。而对种粮户来说,最终关系到种粮效益的,无非生产、管理、销售三个环节,要提高种粮效益,显然要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图片

  2007年的7月1日,对于老糜而言是个难忘的日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他知道,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将对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深刻变化。

  “成立了合作社就意味着可以抱团发展。”老糜不无激动地说道。随着各种大型农业机械的迭代升级,如今的农业生产力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言,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行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方式势所必然。

  于是,老糜立马联合周边多名种粮大户,成立桐乡市石泾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全市乃至全省成立的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

图片

  在合作社里,农资可以抱团采购,通过从批发商甚至厂家拿货,农资成本降低10%;农业生产可以统一管理,以技术换生产力,适应了规模化种粮的需要,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而更为重要的是,抱团经营下,盈利模式变得逐渐多元化。

  在不久前举办的“桐乡好米”评选中,“河坊人家”牌大米喜获金奖,此前还曾多次斩获“浙江好稻米”金奖,不少桐乡市民点赞表示想尝一尝家门口的好米。不少人知道这粒好米就来自老糜的承包田,但很多人不知道,也是这粒好米,让曾经的老糜操碎了心。

图片

  在2010年注册“河坊人家”品牌前,老糜与本地的所有种粮大户一样,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稻米质量上下功夫。然而稻米一收获就被卖进大米加工厂,好米差米掺一起,老糜种出了好米却卖不出好价钱。

  这让老糜有些不甘心,于是合作社一建起,他就在基地里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用于粮油深加工,还专门注册了“河坊人家”品牌,以产业链的延长提升稻米附加值,以品牌化推广模式扩宽市场知名度,种粮效益大幅提高。

图片

  随后,优质稻米品牌建设在桐乡全面铺开,几年间,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本地稻米品牌形成,“河坊人家”“五香田”“宏望老农”“永秀”四个品牌在“浙江好稻米”评选中先后荣获金奖,“米桐”“石门湾”两个品牌在“禾城好米”评选中先后荣获优质奖。

3 “米老头”的生意经

  注册了品牌,建起了加工基地,老糜的粮油深加工之路算是彻底开启了。2013年,老糜首次尝试起了做年糕。

  年糕,一种用糯米打制而成的糕,寓意“年年高”。在桐乡一带,年前有家家户户打年糕的传统,年糕一香,便知年节将至。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种糯米的农户少了,家家户户打年糕的传统也自然难以为继。不少家庭选择从市场上购买,制作年糕成了一门销路不错的生意。

  当时,石门年糕名气很大,为了讨教制作方法,老糜特地从石门请来了年糕师傅。但很快,他发现这样行不通。

  “石门年糕经营多年,早已占领市场,跟在后面做,永远出不了头。”糜学江有些懊恼,他必须另辟蹊径,错位经营,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彼时的石门年糕,因为发展多年,生产厂家多,竞争十分激烈,大多采取薄利多销的模式。

  老糜决定以品质突围。为了保证原料的优质,每年,老糜都会在承包田里留出150亩种植糯米,专门供应自家的年糕。为了改善年糕口感,又将浸米时间延长到2小时,并将筛子的孔径缩小到0.6毫米,改良碾米机,木桶改蒸箱,一系列操作下来,老糜终于找到了老底子的味道。

  这几年,靠着口碑效应,上门订单络绎不绝,老糜的年糕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图片
图片

  年糕做出了门道,老糜又开始趁热打铁做起了粽子生意。相比大米和年糕的“重量级”,粽子显然更轻巧,加上此前嘉兴各大品牌粽子在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定位,高附加值、低物流费用的粽子在电商销售上更具优势。

  如今,互联网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通道,乘着一根网线,老糜家的粽子一路来到了全国食客的餐桌上。

  去年,老糜又开始尝试起了新东西:将直播间搬进稻田里,向手机那头的观众吆喝自家的农产品。短短半小时,吸引了2万多人在线观看。

图片

4 记者手记

  我们的采访约在周一的早上,记者抵达时,老糜早已去田间转过一圈,鞋子粘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除去。尽管尝鲜“触网”,还玩起了直播,但记者打心眼里觉得,老糜始终是一名匍匐在田间、把心贴向土地的传统老农民。

  撤县设市,带来的不仅是工业上的变革,还有“三农”工作全方位的变革重塑。

  规模化经营从无到有,土地经营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农业机具加速更迭……以老糜为代表的一代桐乡老农民见证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守牢粮食安全“压舱石”,需要政策层面给出积极利好,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新老农人坚守初心,积极寻求出路,把梦想撒向土地,把故事留给土地。

  三十而立的桐乡,也期待更多精彩。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