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年过七旬的周阿龙,几乎每天清晨,都会沿着熟悉的村里小道,来到自己承包的田间转悠转悠。望着那生机盎然的麦苗、灿烂盛放的油菜花,阿龙师傅笑得甜滋滋的……
不过令阿龙师傅颇为自豪的是,从小他就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16岁,就拿到了全劳力的工分——10分了;25岁,凭着吃苦耐劳、干活出色,担任了生产队长。“当了生产队长,每年最重要的就是带领大家干好‘双抢’,有时候开夜工要忙到晚上12点多。”阿龙师傅回忆道。
“双抢”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标志,这被称为南方农民最繁重农活的“双抢”,是几代人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
直到1983年春,桐乡在全县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阿龙师傅的话来说就是“自由了”。在管好承包田的同时,头脑灵活的他开始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干过泥水工,跑过水路运输,后又被村里召回,当起了砖瓦厂厂长。那时,放开手脚干的阿龙师傅跑运输第一年就实现了“万元户”梦想。
时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向被农民视为“宝贝”的承包田被闲置了。阿龙又干起了老本行——种粮。自个儿干得好好的,为啥又“跑”回去种粮了呢?“那时候,亲戚朋友都说我‘傻’。”周阿龙却说:“我能吃苦,也能种好地,在这片土地上有投入,总能有产出!”
一下子要种这么多的田,要知道那时候几乎还全是人工,上哪儿去雇这么多人呢?阿龙师傅动员了全家人,甚至发动了亲戚、朋友都来帮忙。令人欣慰的是,“回归”种粮第一年,阿龙师傅就尝到了规模效应的甜头。
之后,阿龙师傅不断扩大经营,日子一年年好起来。种了粮,要卖粮。当年,国家粮站收购稻谷是每斤0.74元,小贩收购价是每斤1.05元,国家号召农民把粮食卖给国家,周阿龙毫不犹疑把粮卖给国家。为此,他几乎年年被评为省、市、县三级优秀售粮大户。2000年,阿龙师傅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领奖。
2006年起,阿龙师傅的种粮事业有了新飞跃,成立了桐乡市红洋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2007年他跨镇承包了粮田1300亩,成了全国种粮大户、浙江省种粮状元。并且从2013年起,合作社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引进无人拖拉机耕田、无人飞机施肥等,创立的“阿龙大米”品牌,还拿过市级金奖。
如今,阿龙师傅慢慢地把经营大权交给了女婿,但他依然对种粮、对土地情有独钟,一得空就会去田间地头看看。他很自豪地说:“那时候省级种粮大户有10位,到现在为止只有我还在坚持种着。”
阿龙师傅30年种粮历程,可以说是桐乡30年种粮史的一个缩影。桐乡市农科所粮油部主任徐建强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桐乡种粮大户很少、规模经营面积也不多。本世纪初开始,土地流转以及农业机械化促使桐乡粮食规模化生产进入快车道。
2022年,桐乡全市粮食生产呈现出规模大、机械化、技术高等特点。
全市种粮大户382户,种粮面积近20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95%以上。其中,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就有51户,这些种粮大户手中,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等机械配备齐全,甚至已使用无人机,还有整个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应用方面,也非常出色。
提到桐乡种粮生产的新时代新特色,创品牌是不得不说的。品牌意识已扎根于广大种粮大户心中,目前,全市较为知名的大米品牌有20个,如“河坊人家”“永秀”已经连续4次获得“浙江好稻米”金奖,“五香甜”“宏旺老农”等获得嘉兴金奖,桐乡本地大米的影响力在持续提高。
从种植大户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到现在的农业公司,桐乡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截至目前,已成立农业公司近10家,如桐乡市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经营面积达1万多亩,几乎囊括了整个石门镇水稻种植面积。
回望30年,作为与粮食生产打了30多年交道的粮油专家——高级农艺师徐建强由衷地感叹:“在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桐乡农业在飞跃式发展,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产粮大县。这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关新闻: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