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头条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使命在肩争先奋进

——写在桐乡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典礼举行之际
2021-06-25 08:31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张卓君   编辑: 金悦欢

  100年前,一叶红船在嘉兴南湖烟雨中起锚、向黎明驶去,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儿女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在壮阔进程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位于南湖畔、红船旁的桐乡,红船精神早已渗入其血脉、化为基因。茅盾、沈泽民、张琴秋、王会悟、池耕襄、徐肖冰……一位位桐乡儿女在风雨如磐的险峻岁月中,谱写出浩然正气的革命篇章。

  而今,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如此之近。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百万桐乡儿女,正依托精神的力量奋斗不息,高质量谱写“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桐乡篇章,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以信仰筑牢初心 

  一位位红色人物、一个个红色坐标,就是一座座指引桐乡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

  6月的乌镇,碧波荡漾,岁月静好。在茅盾(沈雁冰)、沈泽民故居,王会悟纪念馆等地,前来参观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通过图文展示、现场讲解,大家静心感受文学巨匠的人格魅力,了解“一大卫士”王会悟守护南湖红船的故事。

  洲泉镇河东路110号,曾是洲泉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如今,旧址改建而成的洲泉党史陈列馆,重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党领导当地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和感人事迹。这段红色历史已经成为当地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百年来,桐乡儿女始终为党的事业披肝沥胆,桐乡人民的命运始终与党紧密相连。百年前,王会悟坐在红船船头静静守望,沈雁冰、沈泽民兄弟俩立志革命、冲锋在前,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1926年,共产党员池耕襄回到家乡,组织成立桐乡境内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石湾组织,党的旗帜就一直在桐乡这片热土上高高飘扬。集结在信仰的党旗下,无数优秀的桐乡儿女投身革命的汪洋、穿过抗日战争的烽火,聆听解放战争的号角,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事迹,汇入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洪流。

  2020年,桐乡GDP突破千亿大关,在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中排名第12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55,居全省各县市区第5……所有改革发展成就的取得,都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百万桐乡儿女的奉献担当。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百年党史,蕴藏着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密码,也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直以来,桐乡把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作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今年,桐乡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誓要让全市2400余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全市4.3万余名党员都成为党的旗帜,坚定守护“红色根脉”,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推进重大改革破题见效的强大动力,以党史学习教育新进展、新成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以坚守勇担使命

  日前,13条桐乡市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正式发布,这些精品线基本实现产业融合、生态融合、三治融合、文化融合、组织融合“五大融合”,成为展示桐乡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窗口。

  坐上红色公交,沿着总长20.8公里的“三治融合·槜美风雅”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一路前行,可以看到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生产生活场景: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幸福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屠甸镇荣星村通过“党建+生态”模式,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梧桐街道桃园村发展槜李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以“产业兴”带动“村民富”……在党建引领下,我市不少乡村“红”起来了,群众“动”起来了。

  乡村振兴非一朝一夕之功。多年来,桐乡基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立足长远、履职尽责,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让农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桐乡乐章。

  在桐乡,不论是在大有可为的农村,还是在家长里短的社区,始终能看到党员坚守基层一线,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认认真真干好“关键小事”的忙碌身影。

  “毛毛阿姨,你看小区车子乱停,影响我们进出。”“毛毛啊,我家空调不太灵光了,帮忙找个人来看看吧。”在崇福镇语溪社区第五网格兴鑫家园,有着16年党龄的微网格长顾幸代被居民亲切地称为“毛毛阿姨”。

  数本记录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10多个居民微信群,是顾幸代走楼入户的重要“法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些反映网格内各家各户详细信息的“法宝”都派上了大用场。手写工作笔记,虽是吃力的土办法,但十分管用。“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才不辜负居民们的信任。”顾幸代如是说。

  基层党建,最终落脚点在“为民”。如今,桐乡正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和“守根脉、保平安、办实事”网格大走访专项行动,并立足桐乡实际打造“日访夜谈”长效机制,落实落细网格大走访。在大麻,“有四说事”组团服务如火如荼,每月逢4、14、24日,镇村干部、村社党员等会定时、定点聚在村民家中,议百姓事、解百姓难。石门镇以“书记来敲门”的形式,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微网格会议等方式开展“上门”服务,听取群众困难,解决群众难题,推进大走访常态化。市人社局以综合知识培训、人力社保业务知识“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能力提升行动,并靠前梳理整合了包含4类13项的人社业务政策指南,让党员干部“带着方案,带着政策”开展精准走访。市发改局开展“揭榜挂帅、一线攻坚”行动,从“领导批示、服务基层、业务工作、对标对表先进”四个维度精准发掘群众、企业、基层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用行动践行使命,服务基层更“走心”。全市广大党组织和党员聚力筑牢组织建设“根基”,砥砺奋进不忘初心,只争朝夕不负使命,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新起点上开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以奋斗诠释担当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拼的是冲锋陷阵、勇于献身;改革当下,比的是敢于担当、不懈奋斗。改革创新任务越繁重、越艰难,越要加强党的领导。这就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大力弘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满怀豪情壮志干事业、开新局。

  今年,全市上下以“干事创业”为主题,以“争先创优”和“能力提升”为主线,统领贯穿全年工作。当前,桐乡正在开展“七讲七比、争先攀高”党建高地创建行动,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拉高标杆、对标一流,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前、作示范。

  以党建引领组团发展,一项项举措落地——在石门镇,九村抱团的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数字化粮油工厂,打通粮油产业全产业链,不仅提升了抱团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大米抱团”的效益,也让百姓吃上了更加放心的优质大米。屠甸镇成立了“农旅兴业”全域党建联盟,联结全镇20余家单位,提供品牌、技术和人才的创业支持,建立需求、资源、项目和服务的工作清单,实行“五联五动”机制,开启了党建引领美丽乡村迈向美丽经济的新篇章。

  以党建凝聚攻坚合力,一项项任务破题——梧桐街道是桐乡主城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艰巨。街道创新推出了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确立“红色物业”党建提升、广场舞团队党支部建设等先锋行动项目,统领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涉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难点工作。濮院镇外来人口集聚度高,社会治理压力大。该镇启动红色家“院”工程,建立新居民党员服务平台,增强新居民党员“离家不离党”的归属感,同时以“红色成长”工程为载体,建立健全联动排查、导师帮带、双向互动三项机制,增强新居民党员“初心永不忘”的责任感。

  敢于开展“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主动办难办的事,啃难啃的硬骨头,全市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桐乡党员干部的奋斗足迹还远涉至湖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2015年,桐乡与黑水结对,一批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前往川西高原挂职帮扶,为黑水的发展贡献桐乡力量。还有一批批支教教师、医生发起“接力赛”,为千里之外教育、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守护生命、输送知识。去年,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是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医务人员站出来了,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不分昼夜坚守。

  这一切,皆因他们心中有力量,肩上有担当。

  弘扬担当精神,正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今天,桐乡集中表彰10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30名桐乡市勇猛精进担当作为好干部。这正是激励桐乡干部担当作为的务实之举,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奋斗”为座右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真正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而今,迈向共同富裕的号角已经吹响,桐乡将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回首不忘来时路,砥砺奋进新征程!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