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高铁桐乡站的日与夜

透过这扇“南大门”,一幅被疫情重塑的生活图景跃然眼前
2021-02-10 09:4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见习记者 肖芳 文/摄   编辑: 金悦欢

  在高铁桐乡站的进站口,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戴着卡通图案的儿童口罩,很自然地伸出小手配合工作人员测温。进站的旅客配戴着各式口罩,习惯性地提前拿出手机并打开健康码,有序通过安检。候车厅内的旅客,都自觉保持距离等候……

  不知不觉,人们与新冠病毒已经“相处”一年了。

  回想去年同期疫情爆发的时候,人们被对疫情未知的恐惧所裹挟,生产停摆,生活场景单调,我们重新认识到现代社会里,生命在病毒面前的脆弱,也重新感受到和平年代里,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国式集体英雄主义。

  2010年,高铁桐乡站建成,它被称为桐乡的“南大门”。现在,高铁桐乡站每天有72班列车,运营时间段为6:00-22:30。透过这扇“南大门”,可以看到一幅被疫情重塑的生活图景。

  守门

  旅客出示健康码。

  戴着口罩的小女孩。

  保安们在出站闸机前一字排开。

  客运值班员董宇坤,湖北襄阳人,大学一毕业就来到高铁桐乡站。今年是董宇坤在这里工作的第11个年头,这时间和桐乡站的“年龄”相近。

  “我还记得2012年的夏天,来乌镇旅游的人很多,单日客运量最高时达2万多人次,候车厅挤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董宇坤说,那时候,人们欢乐地簇拥在一起,热情拥抱着飞速变化的中国。

  现在,高铁桐乡站单日客运量降到3000-4000人次,哪怕是节假日,单日客运量也很少破万。而在2020年疫情爆发前,高铁桐乡站的单日客运量为8000-9000人次,节假日客运量约1.5万人次。人们自觉响应国家疫情防控的号召,减少人员流动。

  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董宇坤没有回老家过春节,他和同事们一起保障“南大门”的安全,直到去年“五一”假期才回家看望父母。今年春节,他也不会回老家。回忆起去年疫情爆发时的工作情形,董宇坤说,虽然那时大部分高铁已经停运,旅客也很少,但他们还是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为严防疫情输入,在桐乡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交通管理组指导下,一个由50人组成的高铁防疫指挥部成立了,指挥部下设信息核查组、分流处置组及后勤保障组。高铁客运工作人员和政府防疫小组协同作战,流程规范、分工明确、工作有序。正是因为这种快速形成的有序防疫格局,让董宇坤感到踏实,“处在一个团结有序的集体里,个体心里有了归属感,也就不会慌乱了。”

  今年,新一轮的疫情“警戒线”再次拉起。董宇坤说,像去年一样,上级会提前部署防疫工作,他们要做的就是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岗位,做好组织安排的“分内事”。

  近日下午3点20分,一班列车到站,一拨旅客乘着电梯徐徐靠近,很多人低头操作手机提前打开健康码。

  喇叭里循环播放着请旅客打开健康码的提醒,6名保安在出站闸机前一字排开,1人查看热成像体温测试仪监测旅客体温,他们组成一道防疫的“人肉防线”。目前,9名保安被派驻高铁桐乡站,2人在进站口,7人在出站口,专门负责给旅客测温、查验健康码。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最多有22名保安驻扎在进站口和出站口。

  今年43岁的白阿鸣是这批人里年纪较大的,但他看起来也就30岁出头,精瘦、嗓门却大。要是看到哪班车的到站旅客很多,怕有个别旅客急着出站混过闸机,白阿鸣会拿着扩音器扯着嗓子喊:“请大家出示健康码,都打开健康码。”不过白阿鸣说,现在极少遇到不配合的旅客了。最难的是去年刚复工的时候,一些中老年人不知道怎么申请健康码,又着急离开车站,就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他们会把这类旅客带到一边,一步步教他们操作,帮他们申请。有的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申请健康码,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测体温,再利用身份证号在系统里查看有没有去过高风险地区。记者问他一直在防疫一线工作,家人会不会担心,白阿鸣说:“我父母年纪都大了,没必要跟他们讲我的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免得他们担心。”

  眼下,旅客主动配合检查已成为一种共识。去年举国抗“疫”的经历让人们对彼此多了些包容和理解,意识到了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责任。尽管人们还未完全战胜新冠病毒,但人们已经从去年的抗“疫”经验中懂得如何与病毒“相处”了。

  信任

  准备回家的两对夫妻。

  临近春节,为了防止疫情“反扑”,我市倡议在桐乡的外地员工就地过年,如需返乡过年,需持7日内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配合目的地相关防疫政策。长假前夕,记者再次来到高铁桐乡战,客运量没有明显增加,从旅客的行李大小可以看出,长途旅客并不多,大部分是省内流动旅客。

  从海宁赶到高铁桐乡站的两对工人夫妻,老家在江苏淮安,从2009年起就在海宁一家制鞋企业当工人。他们都已经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父母、孩子、孙辈都在老家生活。当记者问他们,孩子都在老家工作生活,为什么你们要出来打工呢?他们之中比较健谈的一位大叔笑着说:“这里的收入比老家稍微高一点,老板人很好。”他们都是想守住一份安稳生活的普通老百姓。“今年我们老家有高铁站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坐高铁回家,一会儿还不知道要怎么上车呢。”隔着口罩,记者依然能感受到大叔对于回家的期待和喜悦。

  记者问他们,你们知道政府现在倡议外地职工就地过年吗?大叔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和妻子的核酸检测报告。“我们前天早上6点就起床,提前到医院排队做核酸检测了。你看结果,都是阴性。”大叔说,很多同事都自觉留在了当地,但他们家里情况特殊,必须要回去,“我们已经跟村委会联系过了,下午一到家就会主动隔离14天。”

  说到疫情“反扑”,他们说自己并不害怕疫情,因为他们相信国家,只要按政府说的防疫要求去做,相信政府和医务人员会保护好人民。

  “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去年复工的时候,厂里还派车去村里接我们回来上班嘞。”说到这几句话时,大叔的声音很洪亮,旁边旅客的目光也聚了过来,眼睛里透着真诚。像大叔这样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变化有着最完整的体验,国就是家,他们对国家有着普遍的信任。

  离检票还有一段时间,这两对工人夫妻已经拎着行李到检票口了,又高兴又有些慌乱。在检票员的帮助下,他们顺利过了闸机。他们乐观的样子让人想起2020年全国人民自觉在家隔离、接力高喊“武汉加油”的情形,乐观的背后是对国家的高度信任。医务人员舍我其谁的救援奇迹、全民齐心居家隔离的团结奇迹、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速度奇迹、大数据抗“疫”奇迹……历史上每次遇到重大危机时,国家总是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人民也总是自觉拧成一股绳,上下齐心与国家共患难。

  在高铁桐乡站稳定有序的图景里,守护者和被守护者互相依赖、互相信任,这是疫情之下,国人齐心书写抗“疫”史诗的一个时代侧影。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