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全省生活垃圾分类“成绩单”发布

这件“关键小事”,桐乡做得很优秀

2021-03-02 09:00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张卓君 李建亮   编辑: 金悦欢

  桐乡市区生活垃圾分类中心。

  居民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驿站。

  “桐管家”们走访商家,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2020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成绩单”于近日发布,桐乡首次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估优秀单位。

  垃圾分类是一件关键小事,又是一件民生大事。2020年,桐乡全面深化“垃圾革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分类准确率、末端处理能力、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明习惯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2020年,桐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分类收运全覆盖、分类处置不出市。

  数字赋能

  “智”理垃圾分类

  桐乡固体废弃物智慧监管平台。

  检查标签是否粘贴准确、开袋检查垃圾分类实况、掏出手机拍照……在市区河滨小区,“桐管员”朱益梅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用手机登录“桐乡市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将刚拍摄的一组照片点击上传。

  同一时间,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数控中心的桐乡固体废弃物智慧监管平台上,生活垃圾“桐管员督导客户端”一栏,有了新的数据跳动。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就出现了朱益梅刚刚上传的照片,同步呈现的还有其负责的30户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贴标签率和垃圾分类质量情况。

  这是我市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云”监管的工作场景。该平台是基于AI情景识别技术的垃圾分类互动监管平台,目前已打通综合执法、农业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的现有数据信息资源,形成了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8大类垃圾数据的归集、统计以及分析等功能,减少了部门和基层人员的手工填报工作。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赋能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这也意味着,工作人员只需登录该平台就能掌握各类垃圾的产生量、处置量、处置能力等情况,实现“看得清楚”“查得清楚”“管得清楚”,形成了一套符合当地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现代化垃圾分类治理“桐乡模式”。

  该平台除了数据归集外,还能实现数据汇总分析,反向促进前端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通过该平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全市近500名“桐管员”每时每刻的工作状态,各小区生活垃圾收集量和垃圾分类的状况。”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分类情况数据异常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根据相关记录追根溯源,安排“桐管员”上门入户进行宣传指导,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源头管理,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桐乡“智”理垃圾分类,不仅于此。农村点多面广、区域面积大,居民又相对分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并不容易。但在桐乡不少行政村,垃圾清运管理早已实现“数字化”。

  “以前有村民跟我们扯皮,觉得自己垃圾分类做得没错,现在有了记录,垃圾分类情况一清二楚了。”说这话的是开发区(高桥街道)漕泾村的垃圾收运员沈明秋。在该村,各家各户的垃圾桶上都贴有二维码,对应户主信息。在上门收运时,沈明秋会第一时间扫码、称重、拍照,并对该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打分。

  每名收运员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到漕泾村生活垃圾智慧化监管云平台,这里囊括了637户村民家的垃圾分类情况。村民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自主查询。数据上“云”,村民之间相互比拼的劲头更足了,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也明显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漕泾村还拿下了浙江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称号。

  去年,桐乡大力建设农村易腐垃圾智慧收运体系,配备智能设备,完善收运队伍,建立收运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我市计划到2021年底,实现176个行政村全面实行易腐垃圾智慧收运,覆盖农村总户数50%以上。

  源头减量

  各地妙招频出

  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在制作环保酵素。

  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好习惯,是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第一道关”。

  去年5月,我市首个垃圾分类投放驿站在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中虹天地小区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撤桶进箱”工作全面启动。

  在中虹天地小区正门左侧,有一个占地面积约35平方米的垃圾分类投放驿站。记者了解到,在撤桶进箱之前,小区里有20多个投放点,改建后,仅剩下一南一北两个垃圾投放驿站。小区居民按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前往驿站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从原来的30%提升到85%。

  如今,全市实现“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小区已达120个,此外,115条主次干道全面撤除沿街垃圾桶。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在封闭式小区推广“撤桶进箱”,力争到年底,新增“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164个。

  垃圾源头治,去年以来,各镇(街道)纷纷亮出“金点子”,结合各自实际、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开展“一镇一品”。“1+x”桐乡垃圾分类模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完善。

  在石门镇,甘蔗皮、蔬菜残叶、水果皮等生鲜垃圾,成了湖羊养殖场里湖羊的“顶级食材”。每天,环卫工人会将分拣好的生鲜垃圾铲入一台生鲜垃圾粉碎机内。经过机器粉碎,这些生鲜垃圾变成了绿油油的生鲜碎料,随后被送至附近的湖羊养殖场。有养殖户算过一笔账:在250头湖羊的吃食中,混入这样的生鲜“饲料”后,一年可以节省三四万元养殖成本。

  将生鲜垃圾变废为宝,转为生鲜饲料,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垃圾总量、减轻处置压力,还可以综合利用垃圾产生新产品,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可谓是一举两得。

  开发区(高桥街道)扎实有效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域铺开、全域推进;凤鸣街道灵安社区入选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单位;河山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运行,一张“面券”深入人心;洲泉镇全力推动易腐垃圾就地处置,源头减量成效显著;屠甸镇全面推动易腐垃圾智慧收运……各镇(街道)不遗余力推行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更要从娃娃抓起,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座城市。近年来,我市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在学校普及垃圾分类工作。

  在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环保酵素培训基地内,整整齐齐地放置着上千个储存着环保酵素的塑料瓶子,每一个瓶子上都写着学生姓名、发酵时间、果皮种类等信息。“用红糖、果皮和自来水按1∶3∶10的比例,密封发酵3个月,酵素就制作好了……”这是每个学生都会背的“秘诀”。

  这种酵素制作形式已经在全市幼儿园及小学中得到普及,每日可减少生鲜垃圾500公斤。去年11月,由省教育厅、省分类办组成的省专项督导组在对桐乡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时认为,桐乡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没有短处可挑。

  “三桐一特”

  擦亮桐乡品牌

  在桐乡,“全民分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市民账户里时刻跳动的数字。

  去年年底,市分类办与支付宝合作打造的可回收物预约平台——“桐拾袋”再次升级,通过平台预约上门拾取可回收物兑换的积分可通过兑换充值到支付宝余额。

  从上线,到扩面、再到推出线上商城……“桐拾袋”面世不到两年间内,经历了数次升级,其功能与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与扩大。因预约时间灵活、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桐拾袋”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目前,“桐拾袋”的运用范围已覆盖6个镇(街道)214个居民小区及2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总回收可回收物450吨,发放环保金58.5万元,初步实现了生活垃圾智能化与便民利民双重效益叠加。

  “桐拾袋”“桐管家”“桐先锋”以及特色单元建设,成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去年,“三桐”模式还作为典型案例被嘉兴市委改革办《弄潮儿》刊发。

  去年,桐乡开始推行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桐管家”们也忙碌了起来,在各个垃圾分类投放驿站都“驻扎”了一名“桐管员”。他们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

  2020年是桐乡市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提升年,是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桐先锋”也没有闲着。我市深入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系列活动,以开展一次分类知识培训、组织一次分类知识考试、发起一次绿色倡议、每季参与一次“桐拾袋”、体验一次互动基地、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的形式,推动党员干部先做先行,学理论、检成效、作表率、促减量、送服务、抓宣讲,加快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人人都是“桐先锋”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全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带头落实垃圾分类工作,1.5万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了垃圾分类“云上考试”,106个机关单位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86个机关单位参观生活垃圾分类中心,22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桐拾袋”。

  我市全面建立起针对各镇(街道)、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多层级考核标准体系,推行部门责任榜、镇街排名榜、村社争先榜、小区红黑榜、楼道荣誉榜等在内的“五榜制”考核,并将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去年,市分类办共发布“红黑榜”20期、“聚焦曝光台”36期,开展垃圾分类常态化督查32次,发放督查整改单160张,通过正负双向倒逼激励,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桐乡样板”。

  我市还建立与各镇(街道)垃圾分类执法联勤联动机制,以每月第二周为“生活垃圾集中执法周”,合力查处违法行为。自集中执法开展以来,全市开展生活垃圾执法检查1200余次、一般程序立案749起,有力推动了垃圾分类提质提效。

  (受访单位供图)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