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

父子接力,用镜头讲好桐乡故事

2021-07-21 09:12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王喆 雷美好   编辑: 金悦欢


  新闻会客厅嘉宾做客现场。中心记者 王喆/摄

  日前,  “辉煌百年”——桐乡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党史图片展在凤凰湖畔的翰墨竞芳广场展出。大量史料图片展现了我市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其中有不少照片来自本地摄影师李渭钫、李群力父子俩。本期《新闻会客厅》邀请到了摄影师李渭钫、李群力,请他们来讲讲如何用镜头记录时代发展、城市变迁,讲好桐乡故事。

  记者:此次图片展展出的照片中,对自己拍摄的哪些照片印象比较深刻?

  李渭钫:我的照片,大多摄于20世纪70年代,很多都是农业、水利方面的照片,到现在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我对其中一张长山河开挖的照片,印象尤为深刻。记得那天是12月12日,隆冬腊月,又下了半夜雪,路上很滑。开挖现场,大家穿蓑衣、戴斗笠,斗笠上都是白白的积雪,但是大家不怕辛苦,为了早日完工,冒雪开河。

  李群力: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关于北港河的照片。我父亲曾在1978年拍摄过一张北港河的照片。上世纪70年代,人们常用“碗大梧桐镇”、“筷长梧桐街”这两句话来形容桐乡城区面积小。在我父亲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北港河一带都是小桥、矮房。而我在2017年拍摄时,北港河两岸高楼林立,面貌焕然一新。两张照片一比较,桐乡市区的发展变化就直观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了。作为摄影师,我们有责任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记者:刚开始学习拍照的时候,是否遇到困难?

  李渭钫:我是1962年参加工作的,起初是一名教师。1971年,嘉兴地区召开摄影会议,要求每个县至少有一名专职的摄影工作人员。由于我喜欢画画,在构图、取景方面有一定基础。从那时起,我就拿起了相机拍照。

  那个时候学习拍照肯定是难的,因为没有专业书籍可以参考,只能靠前辈老师传授经验,也靠自己向同行虚心请教。如果有新华社或是省里的记者来桐乡,更要抓住机会,与他们多交流。有时候我还会到他们的暗房去学习如何冲胶卷、放大照片。

  记者:成为专职摄影师后,你还与茅盾先生有过一次交流?

  李渭钫:1977年,桐乡被评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我作为专职摄影师跟随工作小组一同前往北京参展。

  桐乡领导希望邀请茅盾先生为北京展览版面题字。于是,我们找到了茅盾先生住的地方,先生在会客室里接见了我们。当时是11月下旬,天气比较冷,先生身体不是很好,衣服穿得特别多,帽子把耳朵都遮起来了。见面时,我们很不好意思,赶紧让先生坐下休息。先生很风趣,他说:“年纪大了,‘机器’总有点毛病。”先生说话的口音是上海话夹杂着乌镇口音,听着很亲切。

  先生的题字是“在斗争中建设大寨县”。他写了3张,说:“这个字你在用的时候,可以去分割。你看哪几个字比较好,可以取下来用。”

  记者:拍摄中,最关注什么?

  李渭钫:关注老百姓,关心桐乡发展。桐乡原来是一个农业县,而现在实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习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李群力:我和我父亲一样,始终坚持把镜头对准老百姓。希望通过我的影像,展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

  光影更替,岁月流逝。一张照片凝固了历史,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同一个镜头向后看是历史,向前看是未来。有时间大家不妨去 “辉煌百年”——桐乡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党史图片展,感受这些年桐乡的发展变化。

  (照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