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风起长三角 桐乡正当好

2021-11-25 08:32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中心记者 杨文婕   编辑: 金悦欢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

  由此,长三角这片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热土,承担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桐乡。得益于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地处沪苏杭金三角中心,背靠红船起航地的桐乡一直有着浓厚的“长三角”情结。

  早在10多年前,桐乡就曾提出要打造“上海产业基地”“融入杭州”等口号,并制订系列发展战略。2019年,桐乡发出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总动员令,并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首位战略,提出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最有力的举措和奔跑的姿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奋力当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风起长三角,桐乡正当好。2021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三年来,桐乡全方位、多层次、不间断地迈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经济更活跃了、交通更快捷了、办事更便利了、生活更幸福了,菊乡大地上,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这里,活力更彰显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

  沿着乌镇大道一路向北,龙翔大道旁,一个蓝色的硅立方建筑引人注目。就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全省首个超算中心“乌镇之光”落成,“桐乡造”首台套高端服务器正式下线。拥有浙江“最强大脑”的桐乡,也在数字时代新一轮竞争中拥有了新优势,抢占了制高点,“浙江算力小镇”的蓝图也由此缓缓铺开。

  立足重大项目,找准“关键穴位”,打通高质量发展“任督二脉”,无疑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等项目竣工后,我们要将杭州的基地搬至濮院发展。”说这番话的是浙江云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婷婷。看中桐乡优渥的地理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集群,浙江云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正式落户桐乡。位于濮院工业园区的新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将以工业4.0为目标,打造成一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及物流基地。

  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世界互联网大会释放的红利,桐乡不断激起磁场效应。重大项目频频落地和加速推进,也锻就了更为强韧的产业链。

  “站在桐乡这个圆心上,宇视科技将开启全球战略规划,描绘新的发展远景。”这是2018年宇视科技全球智能制造中心开园仪式上,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鹏国立下的小目标。

  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亿元,全自动热成像测温筛查系统等产品成为防疫利器……作为全国IP智能监控及联网监控的首创者和领导者,3年来,在这片数字经济发展的沃土上,宇视科技一步步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实现了智慧安防产业在桐乡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边,由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福瑞泰克参与共建的桐乡·乌镇智擎智能驾驶产业园暨年产100万套汽车智能驾驶产品建设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立足乌镇互联网产业优势,该项目主要用于研发生产毫米波雷达、视觉摄像头、域控制器等新一代智能驾驶产品,也让桐乡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愈发完善。

  在主城区中央,地标级总部标杆、城市会客厅、城市绿廊……桐乡携手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共同打造的杨家门国际商务区,让我们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

  在这里,创新更涌动

  乌镇院士之家。

  刚刚过去的10月,桐乡再迎科技盛会。27位院士、8位大学校长、600名重量级人才嘉宾齐聚“科技引领·创新赋能”学术活动周暨顶尖科学家桐乡行系列活动,分享前沿观点和最新成果,衔接本土企业和创新机构。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长三角被寄予厚望。而抢抓发展机遇的桐乡,牢牢将科创力量攥成一股劲,打破区域壁垒,推动优质科技资源跨区域流动,全力打造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

  去年5月,全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乌镇院士之家”正式开家。短短一年时间,“乌镇院士之家”就引进46名院士,落地23个项目,预计今年年底产值将超5亿元,这一高端智力平台在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正逐步显现。

  眼下,由桐乡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三方投资12亿元建设的乌镇实验室一期已全面投入运营。这里被誉为桐乡创新发展的引力场,不仅聚焦前沿材料及相关领域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还积极开展高端产业化项目的孵化和引进工作,目前已成功引进复合材料构件、热电半导体电子模组等项目。

  屡抛招才“橄榄枝”,引良才择“桐”而栖。如今,重大创新载体、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科技企业孵化机构逐渐在桐乡聚沙成塔,为全市创业创新提供更加强劲的智力支撑。

  大院大所的引进,也加速推进着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走进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展示厅,一系列能抗菌、会“呼吸”的量子纤维产品吸引眼球,通过与桐企合作,这些产品推向市场后预计可新增产值1000余万元。

  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科研团队和桐乡市地方民营企业共同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正朝着培育健康土壤、发展健康农业的目标开展精准研究。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总量超过1400家,累计建成校地合作新型研发机构6家、各类校地(校企)合作创新载体100余个,集聚各类人才22余万人。桐乡正日益成为人才创业创新的第一首选地、第一满意地、第一成功地。

  在这里,办事更便捷

  嘉湖一体化通办专窗。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新发展格局的难点。而桐乡,早已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实现了跨区合作,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日前,湖州南浔区的张先生在乌镇镇政务服务中心“嘉湖一体化”专窗完成了异地转诊人员备案手续的办理,整个过程不足5分钟。

  2020年,桐乡和南浔在全省率先构建起跨区域政务服务“嘉湖一体化”通办圈,联动开设的“嘉湖一体化”通办专窗让办事群众实现了从来回“跑着办”到跨区域“联通办”,再到异地“互相办”的跨越。而设在江苏如东政务服务大厅的专窗,则涵盖人力社保、医保、公安、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一站式”服务,让群众“两地跑”变“就近办”。

  依托政府数字化转型,桐乡让“不用跑两地办事”的想法真正落了地。今年,互通互办专窗“朋友圈”再次扩大升级,在桐乡工作生活的长三角区域内户籍居民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也可实现“跨省通办”。

  就在前不久,嘉湖一体化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在乌镇小桥流水畔再次召开。大家围坐一席,共商发展之道,就打破体制机制的藩篱达成了诸多约定。推进乌镇直达南浔高铁站道路建设,签订桐乡—南浔党建共建合作,推进乌镇—练市产业协作……共建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不仅切实提升了群众办事获得感,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创造了更多的“桐乡经验”。

  在这里,生活更幸福

  乌镇大道。

  (本版照片为资料照片)

  从共商共建共管到共享共赢,本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意所在。从产业集聚到协同创新,从政务服务到民生需求,从“有界”到“无界”,桐乡努力推动跨区域融合走向更宽更深更实,并交织出一张张幸福网——

  隔山不算远,隔水不为近。夜幕降临,在五彩斑斓的灯光照耀下,横跨京杭运河浙江段的太师大桥被完美勾勒。去年,这座连通浙江与江苏的大桥以全新面貌亮相,对于不少乌镇百姓来说,去一江之隔的江苏桃源探亲,路程节省了半个多小时。

  打破区域的限制,首先依托的就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乌镇大道、临杭大道相继建成通车;桐乡直达萧山机场、虹桥机场班线,乌镇镇至江苏省吴江区桃源镇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桐乡至杭海城铁公交线陆续开通;320国道改建、苏台高速加快推进,沪乍杭铁路、铁路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等轨道交通加紧谋划……大通道向北、向南、向西拓展,不断拉近桐乡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理距离。

  对于身处长三角黄金地带的桐乡而言,一体化绝不仅仅是时间越缩越短的交通圈,而是从距离向资源的延伸。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长三角区域间的医疗教育资源壁垒,正被逐渐磨平。

  通过“双向转诊”,家住梧桐街道的王大伯即可直接从桐乡市中医医院转到省人民医院手术,无需再预约挂号。长三角城市群的医疗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合在一起,“结亲”大医院让越来越多的桐乡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截至目前,桐乡医疗接轨沪杭嘉知名三级甲等医院近30家,学科合作达66个。仅今年前9月,沪杭专家下沉到我市共计2400余人次,诊疗患者约2.9万余人次。

  融合的不仅是医疗资源,还有不断擦亮的“学在桐乡”教育品牌。今年9月,兼具传统与现代气息的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丰子恺学校迎来了首批新生,这是继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后,桐乡第二所“海派学校”。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桐乡奏响了一曲又一曲高歌,激荡起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排头兵的澎湃动力。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