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一图读懂市委报告

2021-12-28 09:0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编辑:

  在昨天召开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于会游同志代表中共桐乡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为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本报对上述报告进行了梳理。

  大会的主要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浙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嘉兴市委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加快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

  五年砥砺奋进,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桐乡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果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四个桐乡”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圆满完成了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使命。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迈上千亿台阶

  数字经济企业数和核心产业产值五年间分别增长了2.5倍和3.2倍

  政务服务“一窗一网”办理实现率100%

  “两化”融合指数稳居省一类地区

  国有资产规模突破1500亿元

  市场主体五年间增长了7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速度

  “平安桐乡”实现十六连冠,夺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成功获评首届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56平方公里

  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占比达到100%

  空气优良率五年提高13.2个百分点,两获治水“大禹鼎”

  五年来,我们筑牢政治忠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五年来,我们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五年来,我们突出改革创新,活力动力更加强劲。

  五年来,我们致力全域美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围绕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五年来,我们狠抓全面从严治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回首五年奋斗路,我们深深体会到:

  ——党建强才能发展强

  ——重经济才能耀桐乡

  ——守初心才能得民心

  ——敢破局才能开新局

  ——抓实干才能创实绩

  把握历史方位,新征程奋斗目标催人奋进

  尽管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前所未有

  我们将加快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

  我们将全面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

  我们将担起守好红色根脉新使命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殷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争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为标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拓展“四个桐乡”建设,奋力谱写“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桐乡篇章,加快把桐乡建设成为数字文明先行市、共同富裕排头兵、红船党建新高地。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6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增长同步。

  数字特征更加彰显。数字经济企业数突破50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届更比一届好”、数字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创新动能更加澎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万以上。

  美丽城乡更有品质。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加速完善,五年城乡建设投入1500亿元以上,城乡融合、全域秀美格局基本形成,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收入倍差不断缩小,家庭收入中间群体比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风雅素养更加深厚。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人文气息更为浓郁,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持续壮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实施“六大战略”

  全面实施数字引领战略,持续擦亮“互联网+”高地金名片。顺应数字文明发展趋势,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全方位提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建设水平。

  全面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心腹地先进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龙头企业持续创新创优,推动优势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产业迈上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打造G60科创走廊全域创新之城。做优做强创新平台,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创新项目和人才,全社会创新活力加速迸发,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彰显。

  全面实施开放融合战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拓宽开放广度深度,持续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宽领域、全方位的区域融合和城乡融合,桐乡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全面实施共富共美战略,深入打造绿色低碳品质城市。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共建共富的内生动力,城乡发展更有品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民生保障提质扩面,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让绿色低碳成为新时尚,让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桐乡”。

  全面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生动奏响“风雅桐乡”十二乐章。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城,生动奏响“魅力桐城、活力高桥、凤栖梧桐、福地凤鸣、时尚濮院、美篆屠甸、宋韵崇福、水映洲泉、大美麻溪、锦绣河山、枕水乌镇、吴越石门”十二乐章,绘就新时代人文桐乡全景图,“风雅桐乡”独特气质得到充分彰显。

  全面建设数字文明先行市,奋力争当共同富裕排头兵

  要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就要学习创新、争先赶超、塑造变革,深入实施“十大工程”。

  1 深入实施“互联网+”高地建设工程

  构筑数字经济引领发展新优势

  高标准打造“互联网+”产业高地

  高标准打造“互联网+”创新高地

  高标准打造“互联网+”会展高地

  高标准打造“互联网+”应用高地

  2 深入实施现代产业登峰工程

  构筑实体经济跨越发展新优势

  构筑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

  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平台

  把精准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首位战略

  对企业成长壮大给予更多关爱更大支持

  3 深入实施全域创新提升工程

  构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优势

  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

  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

  集聚多层次创新人才

  4 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争先工程

  构筑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新优势

  加快构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深刻变革

  推动全民共享优质服务深刻变革

  撬动其他各领域深化改革

  5 深入实施接沪融杭连苏发展工程

  构筑长三角一体化竞争新优势

  加快构建接沪融杭连苏的全新格局

  基本建成外达内畅的“321”交通体系

  稳步推进全面高水平对外开放

  6 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

  构筑绿色低碳品质发展新优势

  建设人人向善、处处文明的温暖城市

  建设国际气度、江南气派的品质城市

  建设百花地面、蓝天碧水的花园城市

  7 深入实施新时代风雅桐乡塑造工程

  构筑文化兴盛活力发展新优势

  擦亮风雅桐乡文化名片

  开展新一轮公共文化地标建设

  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8 深入实施共同富裕领跑工程

  构筑美好生活共建共享新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扩中提低富民增收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实现社会保障提质增效

  9 深入实施民主法治提升工程

  构筑依法治市保障发展新优势

  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深化法治社会建设

  10 深入实施夺杯拿鼎攻坚工程

  构筑“四治融合”平安善治新优势

  打造“四治融合”基层治理样板

  完善风险隐患防范化解“三大机制”

  打好打赢平安创建“六场硬仗”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积极打造红船党建新高地

  (一)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着眼选贤任能,打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干部队伍

  (三)突出固本强基,锻造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组织

  (四)聚焦党群连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五)推进清风护林,持续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