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把“良言”变“良策”

一批“有亮度”“有温度”的提案转化落实

2023-11-03 09:49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朱方红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提案工作作为人民政协一项富有传统特色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途径。

  养老、托育、绿道、停车、物业……老百姓关心的事,就是政协议政建言的方向。伴随着一份份提案的落地,折射出广大政协委员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较高的履职能力,也让“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桐乡’”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关键词:养老

民生议事堂聚焦智慧养老服务。

老年食堂·梧桐2号店。

  当人口老龄化进入“百米冲刺”,当无数家庭需要背上养老的重担,当银发老人普遍陷入失落困境,中国式养老之路怎么走?这些看似宏观的问题,既是亿万老年人的殷切期盼,也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截至2022年底,桐乡户籍人口71.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9.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78%。提升养老服务工作,筑牢保障有力的民生底线,不容小觑。

  如何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如何提升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利用“三治融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发展农村养老新模式……在近几年的桐乡两会上,养老问题一直是热点关注话题。在今年的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民建桐乡市基层委员会和政协委员陈亚军、李小清等人不约而同地以提案的形式聚焦养老问题。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我市紧紧围绕社区居家养老这个重点,以民生实事项目为主抓手,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养老模式,推进智慧养老落地应用,以此回应政协委员的呼声。

  作为我市养老服务的民生实事项目,去年6月,桐乡市首家老年食堂——梧桐街道老年食堂1号店正式开张营业,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简便、快捷、干净、实惠的用餐服务,还品出了“幸福滋味”。有了成功的老年食堂“模板”,今年,我市老年食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全市共有12家老年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凤鸣街道老年食堂也已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本月将正式启用。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惠老助餐已服务桐乡老人60多万人次,助餐服务村社覆盖率达99.08%,小民生大幸福,也折射出桐乡老人的幸福时光。

  桐乡的养老硬件设施如何?省级荣誉是最好的诠释。今年8月,浙江省风貌办公布了全省第三批402个城镇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其中,桐乡市梧桐街道莲花社区、乌镇镇雅园社区等7个社区高分通过验收。

  如今,生活在莲花社区的居民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莲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该中心按照建设标准,打造了满足老年人日间一般性照护需求的服务场所,并通过开展老年人学习班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在老年人比例较高的乌镇雅园社区,则是选择与医养机构合作打造“2+X”养老服务场景,满足老年人康养的需求……

  目前,投资8亿元、床位1200张的桐乡市康养中心项目已启动建设,将建成集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医康养综合体;今年1至9月,全市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4万余人次,发放金额共计1464万余元;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70张,认知障碍专区照护床位建设机构7家,共建设完成床位169张,新增配置居家照料中心智慧无感终端26家。

  我市还发布了全省首个《养老驿站建设和服务规范》县级地方技术性规范,并在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及培育体系建设、多元化融资及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深耕养老服务体系,努力绘就“桐享康养”的美好养老图景。


  关键词:绿道

市区康泾塘(振兴路至校场路)绿道。

市区康泾塘(振兴路至校场路)绿道建起了儿童乐园。 记者 沈泽瓴/摄

  生态绿道属于上个世纪的“舶来品”,通常沿着河滨、溪谷等地理景观建立,是能够让行人或骑行者通行的景观游憩线路,也是将风景景观、绿化带、公共设施与居民区相连的城市叶脉。

  2012年,我市开始实施绿道建设工作。这几年,绿道、栈道逐渐成为城市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对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市民的幸福感、提升城市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绿道、栈道同样是政协委员关注点之一,一届又一届的政协委员持续发声。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李新孙提出了《关于两河一湖景观绿道贯通工程南延项目的建议》;十届政协委员邱国昌提出了《关于完善市区绿道、栈道的建设、管理及维护的建议》……关注点总是那么贴近民生所需。

  今年主城区的绿道建设,不仅注重打造核心区域的亮点,还兼顾了绿化品质均衡,可以说,既要解决“量”,也要提升“质”。记者从桐城委获悉,日前,康泾塘(振兴路至校场路)绿道贯通工程建设已经完成,该项目位于康泾塘河道两侧沿线,北起振兴中路南至校场西路,河道两侧线路改造长度约1.3公里,面积约22333.28平方米。

  该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表示,今年,桐城委在原有绿道的基础上,结合新建绿道、水上栈道和桥下下穿通道、桥下下穿浮桥、地面通行等形式,实现康泾塘(振兴路至校场路)绿道贯通。

  如今,住在市区绿都锦苑小区、庆丰小区等地的居民经常会沿着康泾塘边的绿道散步,位于茅盾幼儿园庆丰分园的西侧,还有一处小型的儿童乐园,亲子游玩的场景,正是居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今年这里的变化很大,建得很漂亮,能在家门口散步感觉真不错。”朱大伯说道。

  除此之外,今年,桐秦桥港(复兴路至和悦路段)绿道贯通工程、丁家桥港(振兴路至校场路段)绿道贯通工程均已完工,植物园连接凤凰湖绿道贯通工程正在进行灯光调试,预计11月初完成。

  一条条绿道,将美景串点成线,串起了桐乡市民的美好生活。截至目前,桐乡主城区以绿道做织网,以文化塑城乡,合理联通周边环境,通过“补绿、增花、添彩提景”,充分编制城市绿道体系,建成绿道近40公里。

  健康养生绿道、怡景娱乐绿道、文脉乡情绿道等已经建好,后期的管理、维护也不容忽视。于是,政协委员又以独特的视角聚焦绿道的长效管理、维护工作,希望让每条绿道都能建立保障机制。

  对此,桐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是积极完善后期维护管理机制,除建设完成后会由专门部门加强管理维护,还要求维护单位定期巡查,及时维修。

  同时,积极倡导全民参与、共同维护,提高绿道维护效率,提升绿道使用体验,并在标识标牌处融入管理单位联系方式,引导市民全员参与,一起守护家门口的绿道。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桐乡”,绿道也是幸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抹“绿色”。


  关键词:托育

悦·宝贝托育园。

石门镇开展0-3岁婴幼儿养育照护小组活动。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饱含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两年,政协委员积极履行职责,为桐乡的托育工作“发声”。比如,《关于发展高质量托育服务 助力落实三孩政策的建议》《关于加快桐乡市妇幼保健院示范托育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关于多部门联动鼓励产业园区开办嵌入式托育机构试点的建议》《关于推进“桐享优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

  记者从市卫健局获悉,近年来,我市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府引导、普惠优先,多方参与、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满足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多样化、多层次的托育服务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濮院镇油车桥村有个“向日葵亲子小屋”,是嘉兴市婴幼儿服务特色“小屋”。去年3月,这个室内外面积共计200平方米的“向日葵亲子小屋”正式投入使用,主要面向油车桥村0—3岁婴幼儿。

  “向日葵亲子小屋”环境明亮宽敞,婴幼儿活动区域色彩鲜明,除每天有固定的开放时间,还不定期组织开展本村婴幼儿家庭亲子活动,向村民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知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

  今年2月,石门镇周墅塘村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正式投入使用,把婴幼儿照护服务“搬”到家门口,着力构建“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据了解,这也是桐乡首家具备“浙有善育”平台备案的婴幼儿照护驿站。

  同时,我市积极发挥教育部门主管的幼儿园专业资源集聚优势,开展托幼一体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招收2-3岁婴幼儿,或鼓励社会力量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以多元化的托育形式,推进托育工作,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

  去年刚刚开设的嘉宝睿托育中心,就是一个“家门口的托育园”,中心拥有超400平方米的家庭式空间,内设大型游戏区、学员活动教室等专项功能室,最早上午8时30分入托,最晚可代为照顾到傍晚父母下班。

  随着政协委员为托育工作“鼓与呼”,今年,“桐享优育”被列入我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主要内容为新增社区托育机构20个,新增临时托育点18个,为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该项工作还同步被列入浙江省、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民生项目。

  今年,我市持续推进“桐享优育”体系建设,目前,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三级民生实事项目的38个托育点位已全部完成建设,并实现了11个镇街全覆盖。截至10月16日,全市备案托位数4232个,每千人托位数达4.02个,已完成全年任务数。

  接下来,我市还将以“向日葵亲子乐园”“向日葵亲子小屋”“向日葵婴幼儿照护驿站”为依托,扩大点位,提高托育服务的覆盖面。鼓励职工适龄子女较多的用人单位举办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单位职工子女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不断满足群众幼有所托、幼有善育的期盼。

(照片除署名外,由受访单位提供)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