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概况 健康 财经 挂号 摄影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回到”,新生小学

2024-04-09 09:0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朱方红   编辑: 沈树明 发表于:  浙江桐乡

 

  新生中学教学楼,合并后,成了小学部教室。桐星学校提供

  说起新生小学,对于很多人来说那真是久远的事情了。

  不过,学校的校址几乎没有变过,虽然几十年过去,再回首,记忆已经模糊,但感情真切。

  时光匆匆,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些年的新生小学。

  新生小学的历史沿革

  新生小学全称,根据现有的资料记载,叫新生乡中心小学(下文简称“新生小学”),成立于1956年。

  其实,这所学校还有个名字,是“南北圣小学”,办学时间可追溯至1947年,坐落于原新生乡南北圣。

  “1978年,新生还是人民公社,学校叫新生公社中心小学,那时的村还只是大队,周边有许多村小,都隶属于新生公社中心小学。”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这样的描述。

  到1983年,人民公社撤改乡,濮院、新生的中小学随之更名,但隶属关系不变。

  1992年,新生小学与新生中学合并为新生中心学校,成为桐乡最早一批实行九年一贯制管理模式的试点学校。

  2006年8月,学校更名为桐乡市濮院桐星学校。

  再回首,校园故事最难忘

  戚玉明(四排右三)与陆建洪(一排右五)的小学毕业照。照片由戚玉明提供

  1990年603班的毕业照(后排右六是钟红燕)。照片由方卫炳提供

  对于新生小学的印象,只能从老师、校友的记忆里去追忆了。

  上世纪70年代,市民沈德海在新生小学所辖的一所村小(张家桥小学)教书。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每周三下午,学生们都会放半天假,村小的老师会和新生小学的老师聚在一起,开展教学研讨。

  “每周日,我会去教师进修学校参加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再经过考试,通过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如今沈德海已退休两年。

  记者的同事戚玉明是新生人,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新生很繁荣,发展模式参照了温州龙港镇,自发筹集资金,投资建设。因此,那时集镇上商铺林立,新生小学周边很热闹。小店里,2分钱一根油条,5分钱一包瓜子……这些都成了他小辰光快乐的“源泉”。

  最令他难忘的还是小学毕业那年,班里6个学生被评为类似现在的“三好学生”,他是其中之一。“那时的奖励是从校门口的轮船码头出发,坐轮船去杭州,第二天玩一天再回来。”30多年过去了,戚玉明对于那次杭州行仍记忆犹新。

  6个学生中,还有一个叫陆建洪,桐乡心血管内科专家。

  “我是1980年上小学的,那时小学还是五年制。”回忆小学时代,陆建洪侃侃而谈。那时的陆建洪成绩年年班级第一,数学也特别好,同学们也爱问他题目。

  陆建洪最难忘的是教数学的沈老师,一个非常敬业的老师,得了胆囊炎,虽有代课老师教学,但她还是不放心,人住在学校宿舍,心里想着这帮学生,每天拿了一个小黑板给学生们出题。持续了许久,就这样,学生们的数学一个都没掉队。

  “我是1985年到新生中学的,不过,那时中学和小学还没合并,印象里两个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是同一个人,两所学校紧挨着。”说这话的是老教师辅奇勇。

  “1989年,学校还建起了教师宿舍楼,也算是新生重视教育的一种体现,老师们可以住在这里,安心教书。”辅奇勇回忆,这幢教师宿舍楼是供小学和中学老师共同使用的。

  1992年,新生初中部建了一幢崭新的教学楼,后来小学、初中合并后,这所教学楼就成了小学部的教室,一直到前年桐星学校改扩建才被拆掉。

  教学生涯中,辅奇勇像一位伯乐,挖掘了一匹“千里马”——钟红燕。

  桐乡人都知道皮划艇世界冠军钟红燕,1989年9月,她作为体育苗子,从油车桥小学(村小)转入新生小学。1990年, 钟红燕升入新生中学,就读初一时,辅奇勇发现这名女生有着超常的体育禀赋,也是学校里少有的会游泳的女生。在辅奇勇的鼓励下,钟红燕进入了桐乡市少体校皮划艇队,之后,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忆往昔,点滴皆是“小美好”

  徐建利是钟红燕的同学,也是1989年从村小转入新生小学的。现在,已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的徐建利,回忆起自己在新生小学的读书时光,最难忘的居然是写作文。

  那时,徐建利正读六年级,语文李老师的作文评语特别“时髦”,别的老师通常就打个“阅”字,他总能写上一段话语,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写作的兴趣更浓了。

  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深深影响了徐建利。多年后,徐建利成了一名老师,她借着让学生们写周记、日记,再阅评,通过文字与学生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不断地鼓励学生,点亮他们的心灵。

  1990年,对于老师方卫炳来说,是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一年,从海宁师范学校毕业,他成了第一个“进驻”新生小学的海宁师范普师毕业生。那时,师资紧张,他是个“全科”老师,教的是语文,做班主任,又带着其他年级的音乐、体育、美术。

  “学校有部分建筑还是平房,教室的地面有些是泥地,每天都能扫出一畚箕的泥。勤劳的班级,他们的教室地面都要低出许多。”方卫炳说,破旧的二层小楼,还经常漏雨,办学条件着实艰苦。

  上世纪90年代,学校还流行放“农忙假”,一到11月份水稻收割的季节,全体师生都有一周假期,回家割稻子成了他们求学生涯中别样的记忆。

  1996年,许利杰去新生读书时,这所学校已经合并了,但因为学校的校址没有改变,一切似乎还是从前,只是换了个校名。

  在许利杰的记忆里,学校门口有个类似屏风的牌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几个字。

  每年学校开运动会,班级总会选拔一些出色的“运动健将”参加,他运动细胞一般,参加运动会的次数屈指可数,很多时候是“看客”……

  “回到”新生小学,似乎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1994年的新生集镇。汤闻飞/摄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桐乡发布”、“桐乡时间”、“FM97.1”“桐乡市广播电视台”等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0 市府网: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