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跃向未来
时间:2024-11-20 09:41:46 来源: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杨文婕 通讯员 黄琰 王伟栋 编辑:沈树明
发表于:浙江桐乡
巨石5G全连接塑制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机械臂。
巨石埃及公司中埃员工亲如一家。
织布无人车间。
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
全球玻纤市场占有率27%,中国玻纤市场占有率40%,热固粗纱、热塑增强、电子基布产能位居世界第一……
从一个偏处江南一隅的玻纤小厂到问鼎“中国工业大奖”的行业巨头,中国巨石用31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传奇,创造了世界玻纤工业发展的中国奇迹。
中国巨石为什么能?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这是中国巨石给出的答案。
持续超越
打破行业天花板
日前,被称为“巨无霸”的陆上15兆瓦风电机组在吉林省通榆市成功吊装。它的叶片长度为131米,叶轮直径达到了270米,刷新了吊装陆上机组的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两项全球纪录。
拆解这台“大风车”,会发现这个“全球之最”中拥有无数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微米级玻璃纤维,而它们就来源于中国巨石。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E9高性能风力叶片用玻璃纤维产品,产品模量直接突破100GPa,是全球风力叶片玻璃纤维模量的天花板。”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玻璃研究中心主任邢文忠介绍。
目前,全球每三支风力叶片,就有一支采用了巨石系列玻纤产品,几乎全球最顶尖的风电厂商都成为了巨石客户。
在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杨国明看来,中国巨石能时常给人惊喜、引领行业发展的秘诀,就在于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
在巨石,人人谈创新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30余年来,巨石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发展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核心技术。
尝试超300种配方,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让纤细的“绕指柔”材料转化为强度远超“百炼钢”的储氢容器的材料,并实现了全球领跑,打开氢能新赛道。
历时两年多时间,研发玻纤复合材料边框用纱,联合下游客户实现了对传统铝合金光伏边框的替代,再次拿下全球首创。
还有一大批产品相继研发成功,让巨石在风力发电、光伏边框、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电子电气等高精尖领域驰骋。
就在今年,全国首张基于ISO56005国际标准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4级证书花落巨石。该证书的获得不仅是对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认可,也巩固了巨石行业领跑者地位,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力。
零碳赋能
构筑绿色生态
180米高的“大风车”叶片迎风转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电能……江苏淮安涟水,一排排风电机组正在高速运转。这批风电机组有47台,总装机容量233兆瓦,生产叶片所用到的玻纤均来自巨石。
阳光照射下,机组上“中国巨石”四个字格外耀眼。这是我国首个180米超高混塔批量商业化项目,投入使用了全球首座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150)塔筒。
这是巨石进入新能源赛道的首个风电项目。项目一期年上网电量超6.5亿千瓦时,碳减排量超40万吨,相当于抵消45万吨玻纤产能一年的碳排放量。
“巨石率先走出了一条从生产玻纤到使用玻纤、利用绿能为风电产业生产高性能玻纤的新路。”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曹国荣说。于巨石而言,这是做实、做深、做长产业链的生动实践,更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有效举措。
另一边,经过17个月建设,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两条年产10万吨玻纤生产线顺利点火。基地全部采用绿电生产,同时实施绿色能源计划、低碳生产技术,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
中国巨石玻璃纤维粗纱、细纱碳排放分别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2%和37%,废气排放处理效率95%,工业废丝循环利用率可达100%,公司绿色产品产销额占比100%……作为玻纤行业链主企业,巨石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产品全生命周期,持续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
今年,玻璃纤维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花落巨石,巨石成为玻璃纤维行业首家导入碳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企业。绿色,就是巨石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智能制造
提升发展能级
整个车间看不到一个工人操作的身影,数台AGV智能小车有序“拐弯”,自动乘坐电梯上下楼取货,“监工”就是每台机器人头顶上的5G智慧摄像头以及无形的“巨石大脑”。
看似科幻的场景,却真实发生在浙江省5G全连接工厂揭榜名单“巨石5G全连接塑制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里。
“我们迭代升级了‘巨石大脑’2.0版,目前‘巨石大脑’每天实时处理10万点位数据,实现装备、系统与人的互联、感知和适配。”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于亚东颇为自豪地介绍,工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无人化”操作、“黑灯”下自主生产。
当“未来已来”这句口号从理想照进现实,巨石深化运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未来工厂”引领的新“智造”正助力传统制造业实现“凤凰涅槃”。
同样在巨石的玻璃纤维制造基地,“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于亚东说,巨石玻璃纤维“未来工厂”的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均列行业世界第一,代表了巨石玻纤制造真正实现了国际引领。
向“新”而行,也体现在打造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玻纤行业生态圈。
近年来,巨石充分利用行业首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生态共享,联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50余家,实现了“从生产玻纤到使用玻纤”数据要素全价值链的贯通,让产业链上的数据流动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推动上下游企业数智制造的协同发展。
胸怀天下
绘就全球版图
自埃及首都开罗向东约120公里,荒凉戈壁中,一个蓝白相间的工厂格外显眼,这就是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巨石埃及是中国在海外自主建设的首个大型玻纤生产基地,我们填补了埃及乃至非洲在玻璃纤维行业的空白。”亲历了巨石埃及的发展和壮大,让巨石埃及副总经理马新耀和团队都很自豪。
大池窑拉丝、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套输出,10余年来,巨石埃及基地年总产能达36万吨,总投资超10亿美元,累计创造超16.7亿美元的出口创汇,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制造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巨石埃及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埃及的,中埃两国员工都是巨石的主人。”作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成果,巨石埃及积极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直接提供工作岗位约2000个。
如今,巨石埃及员工本土化率超98%,中层本土化率76%,是中方在埃企业中员工本土化比例最高的企业之一。
在“先建市场,后建工厂”思路的指引下,巨石成为践行“地瓜经济”的先行者,一路溯江出海,由近及远,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巨石的“未来工厂”,以桐乡总部为原点,向江西九江、四川成都、江苏淮安、埃及苏伊士、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等生产基地辐射开去,一个互利共赢的全球玻纤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不满足于玻纤制造领域“世界第一”标签的巨石,正全力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必答题,勇敢走出去、坚定走下去、成功走回来。
(照片由受访企业提供)